圣诞节年末狂欢–有马纪念

这是我第一次经历GI重赏。

要是多经历几次说不定就能让人面对现实,当然也有可能像我见到的那些人一样,直到现在我也没办法用语言非常精确地形容他们的状态,也是第一次很难很快地进入他们的世界,因为他们的世界对我太遥远太陌生。

很多朋友都是淡淡地一句,都是赌徒的地方,发生什么都很正常。

中山赛马场在紧邻东京都的千叶县船桥市,走出JR武藏野线船桥法典站的时候,不,应该在西船桥换乘的时候,就感到一丝异样。被一群说话含着热茄子难掩兴奋的小年轻的簇拥下我被挤上了车。男生看不出年纪,女生低头看手机,嗯,新入门的不少。

这一车的男女老少、应该说一节节,满载着希望和激动的心情,随着人流涌到出口。我的妈,我感觉进入了仙境。

pm2.5在这不超标就随便拎个北京人来测试一下。为什么把吸烟所设置在改札口正面简直就是测试人类的忍耐度。吞云吐雾的人数绝对不输给天朝烟民。而且,绝对不是吸空气的0.1尼古丁含量。买报纸和笔的小哥和姐姐倒是一副无所谓,甚至比我还要鸡血。想想也是,一年没有几次能够看到新鲜面孔的他们,也许看到一个个钱袋子钻进去应该也是开心的,反正比赌马的人先走,不会挤车刚刚好。

进入赛马场需要交门票钱,不管赌不赌,200块日币出去、仿佛告诉你为了两百块也要小试牛刀。

赛马场的区域很大,包括主要的赛马场地,露天席位,室内指定席,赛前的padock场地,赛马场中心服务区(包括饮食,信息咨询,直播电视,赔率信息,atm,厕所,马券购买和返金各种设备和工作人员)。

这是padock,赛马赛前被下注的人最后观摩的场地。中间是马主和关系者。

人看人挺有意思的

随着大屏幕的赔率变化大家一边看马一边决定下注方式。我试图观察出所以然,无奈身高不争气。于是我发扬了钻研精神,凭借不怕阳光的双眼优势获得了近距离观摩马以及马主的机会。

然而新的东西太多,马儿除了身上倒号码,转几圈我只觉得好像欧洲人看亚洲人一样,雌雄同体,好似兄弟。

马主和关系者自不必问,男士西装,女式裙装,还有我第一次看到赛马场的女士装扮–装饰礼帽。不过大多都是实用性的。他们看自己的马,互相寒暄,与爱马的骑手的问候,虽然他们身处场地内,但分分钟感觉是舞台的中心,观众们貌似是公正的选拔者,但谁又说的清楚,这之间的关系。第一次觉得身边的大叔可悲。第一次觉得场内的黑手可憎,第一次觉得马这种善良的生物可怜。

我因为身边碎碎念的大叔换了很多次位置,不知道他是否在说我,通常是几天没洗澡,头皮屑洒落在肩头,皮肤透出一股沧桑,无论黑白。但他们都是一样的专注,不在乎自己和马以外的事情。我看到一个大叔的报纸上画满马儿的情况,体重,状态、红色的数字,和黑白的报纸形成了明显的反差。我很想找个人问问,但现在是截止看三十分钟,没有人愿意与我分享他的心得体验,当然我也专注在如何下注,分散了注意力。

我从两个硕大的旅行包大叔后面挤到了三个阿姨后面,并看不出什么所以然,依旧看不出。只是年轻人和女性会更多的关注到马儿以外的东西。

这些马儿的情况对于判断到底有多重要,我在他们的脸上读得出,很重要。他们是专业的,在最后时刻作出改变或者维持,一定要过目才行。

专业的人都要这么干。

而我只是想近点看看这些即将要在平地驰骋的良驹。提前认识一下他们,打个招呼。

赛马场应该是我见过人最混杂的地方了。底层人民,我不愿意用如此的称呼,人不应该分等级。然而我却始终没有找到合适的词汇来形容这个群体。而我也励志成为其中的一员……

那些老赌徒,的确有特点。年长者衣衫不整者多,目光呆滞或者凶神恶煞者多。他们不关心任何与比赛以外的事情。那些坐在报纸上裹着大衣的我想是留守了一夜吧。男性占大多数,女性很难说清特征。席间看到拖家带口的年轻人,小孩子坐在便携小躺椅上玩手机,我搞不懂是什么能量引导他们把未成年的孩子带来这种龙蛇混杂空气不新鲜,充满欲望和人类原始不堪的地方。


返金是最漫长的等待,激情过后的余韵完全消磨在等待中。或许那台机器吐出来的十几张千元,就是过年回家的路费或者这个月的生活费。赌徒们,低等赌徒们每周周末上班,11点到五点,立刻支给,没有肉体疲劳,只有专业的技术和经验。我偷偷拍下一个孩子和他的父母瘫坐在便携座椅上,这种未成年人本不应该入内的场所,看着穿的阿飞式服装的少年无聊的看着手机,我无法理解他的父母是因为何种原因带他来这种鱼龙混杂充满肮脏糟粕气味的地方。我看了好久,想了好久,至今都没思量出合适的答案。

看来我需要去第二次第三次

归途吃了新荞麦面和鰤鱼。
山形县产 早生荞麦

提前吃到的荞麦面 荞麦豆腐手工制

冬天的旬物鰤鱼炖萝卜

在世界的角落(未完)

作品について

  • すずさんの世界を彩る女優・のん、音楽・コトリンゴ

    主人公すずさんを演じるのは女優・のん。片渕監督が「ほかには考えられない」と絶賛したその声でやさしく、柔らかく、すずさんに息を吹き込みました。すずさんを囲むキャラクターには細谷佳正、稲葉菜月、尾身美詞、小野大輔、潘めぐみ、岩井七世、牛山茂、新谷真弓ら実力派が集結。松竹新喜劇の座長・澁谷天外も特別出演しています。
    本作の音楽はコトリンゴが担当。ナチュラルで柔らかい歌声と曲想が、すずさんの世界を優しく包みこみます。

  • 小铃的配音有能年玲奈担当,温暖轻柔的质感,仿佛她的吐气都可以清晰地聆听到。其他配音的都是专业配音人员,让作品中其他角色的形象更加生动。
  • コトリンゴ负责的音乐,让舒缓和自然的歌声与曲调贯穿作品之中,小玲的柔软的世界观更加突出地呈现在大家面前。
  • 監督・片渕須直×原作・こうの史代―信頼しあう2人のタッグ 再び―

    監督は片渕須直。第14回文化庁メディア芸術祭優秀賞受賞の前作『マイマイ新子と千年の魔法』(09)は観客の心に響き、異例の断続的ロングラン上映を達成しました。徹底した原作追及、資料探求、現地調査、ヒアリングを積み重ね、すずさんの生きた世界をリアルに活き活きと描き出した本作には紛れもなく今の私たちの毎日に連なる世界があります。
    原作はこうの史代。第13回メディア芸術祭マンガ部門優秀賞ほか各メディアのランキングでも第1位を獲得。綿密なリサーチによる膨大な情報と、マンガ表現への挑戦がさりげなく織り込まれており、その創作姿勢と高い完成度から多くのマンガファン・書店員から熱い支持を得ています。NHK『花は咲く』アニメ版でタッグを組んだ2人が再び結集し、新たな感動をお届けします。

  • 「この映画が見たい」の声が生んだ、100年先に伝えたい珠玉のアニメーション

    クラウドファンディングで3,374名のサポーターから39,121,920円の制作資金を集めた本作。日本全国からの「この映画が見たい」という声に支えられ完成した『この世界の片隅に』は、長く、深く、多くの人の心に火を灯し続けることでしょう。100年先にも愛され続ける映画が、ここに誕生しました。

观后感:

和胖达一起去看的,出来的时候有两个人在背后议论我们是外国人,方言真是有点难听懂,但是我们都偷偷落泪了。我忘记那个部分让我流泪,我只觉得,时间慢慢流淌,一个普通善良的女孩子的成长史,见证了日本的那段历史,用独特的方式呈现在大家面前。并没有正面描写战场,没有高潮迭起的剧情,也没有感人至深至死不渝的男女主角,只有小玲一个人,一个爱画画,在炸弹满天飞的时候竟然天马行空把天空想象为画布,炸弹变成了色彩……的单纯而又普通的女孩,通过她的经历描写了在战争中,普通的日本人民,是如何度过这段日子的。

我爱这部作品多于 你的名字。 琢磨意识流很费劲,但普通人的生活是最有代入感的。平凡的生活没有什么不好,哪个家庭都有不幸,谁的生命中都有奇迹,只要你愿意接受眼前的一切,并且从心底去爱他们……

 

全国拡大上映中! 劇場用長編アニメ「この世界の片隅に」公式サイト

監督:片渕須直、原作:こうの史代、音楽:コトリンゴ、制作:MAPPA 声の出演:のん 細谷佳正 稲葉菜月 尾身美詞 小野大輔 潘めぐみ 岩井七世 / 澁谷天外 ほか。全国拡大上映中! 劇場用長編アニメ「この世界の片隅に」の公式サイトです。日本中の思いが結集! 100年先も伝えたい、珠玉のアニメーション

来源: 全国拡大上映中! 劇場用長編アニメ「この世界の片隅に」公式サイト

文科和理工科

最近阅读了一篇关于3D打印机的相关研究,作者把繁琐的制作3D打印模型并且打印全部模块的行为,简化为只打印关键的衔接点部分,大大节省了3D打印制造模型的时间。

 

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办法,效果评定。看下来排除掉专业名词,并非是文科生那么遥不可及之物。和托福阅读也没有很大区别。不知道纯粹的理科研究论文是什么样子的,可能更抽象更难以理解。每个步骤都要更难脑洞更大吧。

在与工科生交流的过程中,感觉世界的另一部分人——除了文史哲以外的我最不可能接受的一部分人的生活和思维,更清晰和立体的展现在我面前。他们的生活简单,有序,喜欢有秩序,崇尚规则,并且愿意按照规则做事。执行能力很高,对于眼下问题的把握准确,解决问题时精力集中,直到完成任务。

反观大学之后接触的越来越多的文理混合和纯的文科出身的同学。他们身上更突出的是灵活,思维跳跃,平时动作闲散,喜欢质疑身边的一切,对于各种社会问题都有独到的见解和切入点,总希望能打破常规,但容易局限在自己的想象中,脱离现实,甚至与现实决裂。

 

看起来是多么不一样的一群人!文科生看理工科生,理科和工科都等于不是文科,但理科和工科的人非常介意别人将自己的专业混淆。大部分文科人觉得理工科的人刻板冷漠,像机器,墨守成规,总是过着无聊单调重复的工作。理工科的人对于没有社会没有实际贡献的文科生,拿着国家的奖学金,甚至觉得文科生浪费了国家的钱财。在他们看来,那是一般捣乱分子,社会的不安因素,不知道成天在做什么但是一副清高的样子,自己不了解的那些文科的内容总是会被鄙视没有文化,仿佛世界的文化都是文科生创造出来的,即使他们身无分文,也要声称自己活的有理想,有骨气,然而在理工科看来这种行为是幼稚到快回到母体的滑稽可笑。

 

互相之间的偏见和误解是有的,从各自的角度出发也是可以有理有据的。水火不容的两方势力在研究上,却让我找到了共通点。就是上文最开始提到的。

  • 发现问题,
  • 提出问题,
  • 解决问题,
  • 评价效果。

 

这四个步骤,可以应用在任何一个研究上。

那么,为什么在研究上总是感觉两个学科有千差万别。我想,问题的确出在思考方式上。我总结了作为研究者,完成一个研究必须要具备的四种素质。

  • 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 想象力
  • 应用能力(实际操作能力)
  • 基础知识(情报收集和占有)
  • 勇气和耐力(批判和质疑的勇气和研究受到阻隔能够坚持的耐力)

第一种是成为研究者的入门条件,没有好奇心,就没有创造力。看起木讷的研究者们其实心思缜密的生活观察家,或者是潜在的生活观察家。

由好奇心而发现的问题,在自己的想象力驱使之下可以进入更加具体的提出问题阶段,可以发现一些需要被解决的,或者可能被解决的问题。

上面是一个研究的核心,接下来的应用能力和基础知识则是决定这个研究质量的重要的部分。如果没有对于知识的掌握,很难把问题细化或者考虑全面,也无法自圆其说,而如果没有应用能力,也无法把自己的想象力和实际的情况结合在一起,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方法和方案,当然也包括最后对于结论的评价。

之所以我开始坚信文理同源,是在我深入了解跟踪了某一个理科生的研究进展之后,不断地发现研究这个活动其实并不存在文理之间巨大的阻隔。这个假命题的出现,源自于多数文科理科研究者所具备的能力的不均衡所导致。

举例来说,文科研究人员,喜欢观察社会,阅读大量资料,占有绝大多数的文献资源或其他资源,他们在基础知识,收集情报方面大部分人都是可以评到A级以上的。但是在应用能力上,就已经显示出差异,有一部分人,能够利用所学的知识去解释某个现象,比如用罗兰巴特的符号学去解说新闻报道上的图像,来说明作者或者潜在的一种象征以及意识形态。把这一步做好的研究者就已经少于占有资料的研究者了。然而,这并不是文科研究的关键,关键在于,如何利用现有资源以及理论将他们结合,去回答自己创造出的问题。有人创造不出好问题,有人不懂得什么样的材料和什么样的理论结合,而这部分则是研究的精髓。没有人可以告诉你答案,也没有一个正解,你所需要做的就是用有,和你的想象力,去创造一个新的。如果想要平地创造,就必须用想象力和扎实的情报,逻辑的叙述,使人信服。做到后面的人,基本上可以在社会上或者学界上有些名堂了。

工科也是如此。但与文科不同的是,工科生更加缺乏想象的能力,即,很少有人能够成功的创造问题。他们大多拥有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编译程序,或者计算数据,但由于对全局和整体行业的把握,让他们减少了接触情报的机会,从而变得只懂得问题来了就解,解出答案就结束的尴尬的程序员流水作业的现象。文科生有时天马行空,创意无限,但却没办法用资料和情报以及现有理论去说明和证明自己的想法。而工科生无法创造出问题,缺乏创造解决方案的能力,因而空有一身好功夫却无处施展。

所以天天听到工科生抱怨,不知道研究什么,文科生抱怨,我该怎么研究。只不过两种学科的思维和基础训练导致了一种表面上的鸿沟,实际上却是联通状态。

如果工科生愿意多伸展触角去看论文和其他方向的东西,压制自己沿着规则做事的性格,只要能力达到,自然是可以做出巨大贡献,而文科生则是需要脚踏实地,多看多听多写,做好基础的思维和逻辑上的衔接训练,自然就能够证明,自己想要的理论和自己的情报资源是可以相互结合并且说明或者证明一个全新或者推翻现有的理论或格局的。

社会很有意思。也许正是这种差异,才能够让這两个学科能够平衡。

所以两个学科的研究者也都不要再叫唤了。世界在你手中,也不在你手中。看你有没有胆量,看你愿不愿意去抓住他。

 

礼物这回事

圣诞节凑个热闹,想给亲朋好友买个礼物。打开淘宝,礼物是不少的。

马上跳出的关键词就是 女生(当然还有男生),不过看了看,除了女生还是女生,连儿童都没有。

点开圣诞礼物关键词的搜索页面……明摆着,就是男生送女生……的日子。

奇怪了,这个年头在中国只有女生才会收礼物,送礼物的一定要是男生么?翻翻淘宝,所有的商家都一定会添加女生,送女友,男生这个关键词只是有点小心机的商家才会在最后面挤着为这个词留一个位置。

所以,中国的小公主们才越变越多!我恍然大悟。每一个姑娘都是下凡的天仙,必须被碰到手心里呵护才是应该的。怪不得,朋友圈里那些不断地晒礼物的女朋友们,以及对那些女朋友们怨声载道的,没人送礼物的女朋友们,是因为在这个环境中才被培养出如此的一种情绪。

礼物难道不应该是每个人都要准备的么?

小时候并不过圣诞,但是新年的学校联欢会上,老师总会请大家各自准备一样礼物。现在看看美剧里那些圣诞节交换礼物的情节,顿时觉得自己的小学实在是高大上的可以。也许是从那时候被培养起来的习惯,我觉得女生送男生礼物是件在平常不过的事情,但是现在,貌似很多小公主在期待自己的王子能给自己什么惊喜的时候,应该也没有想到,自己能为对方做点什么吧。

那些没有王子还期待王子的礼物的姑娘们,主动点准备一份礼物,能掉一块肉么?如果一块肉能钓到王子一颗心,提升好感度,那一块肉岂不算是便宜的?钱虽然买不到真心,但是愿不愿意拿钱是可以看得到真心的。有钱的就要看出多少钱,没钱的看有没有这份心。

应该是现在这阵每个姑娘都是仙女的风潮吹得男生也是洗脑加换心。我要为她准备一份礼物,凭什么啊?!

凭什么?!

本来开心的事情变成了一项每年都必须完成的任务,一起吃个饭也没什么,不吃饭也没有过错。当女朋友拿着手机摇晃着说自己的闺蜜都有人送礼物的时候,请男士们一定要坐怀不乱,稳住阵脚。

但是千万别说什么淘宝亚马逊没有提醒你……亚马逊虽然开设了海外购但是都忘记了,真正如何促销商品了。

 

我觉得过个节大家开心一下,有个理由一起聚会聊天,互相送送礼物,走走心才是最重要的。黑心棉的狗熊和那些标价上天的玫瑰们其实买不买都无所谓。每次我看到,我心里都挺尴尬的,没办法说东西好,只好说,男朋友真是体贴入微。

海外购的亚马逊还是体现一贯的高大上品质能够给“他们”一个空间

Continue reading “礼物这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