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科和理工科

最近阅读了一篇关于3D打印机的相关研究,作者把繁琐的制作3D打印模型并且打印全部模块的行为,简化为只打印关键的衔接点部分,大大节省了3D打印制造模型的时间。

 

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办法,效果评定。看下来排除掉专业名词,并非是文科生那么遥不可及之物。和托福阅读也没有很大区别。不知道纯粹的理科研究论文是什么样子的,可能更抽象更难以理解。每个步骤都要更难脑洞更大吧。

在与工科生交流的过程中,感觉世界的另一部分人——除了文史哲以外的我最不可能接受的一部分人的生活和思维,更清晰和立体的展现在我面前。他们的生活简单,有序,喜欢有秩序,崇尚规则,并且愿意按照规则做事。执行能力很高,对于眼下问题的把握准确,解决问题时精力集中,直到完成任务。

反观大学之后接触的越来越多的文理混合和纯的文科出身的同学。他们身上更突出的是灵活,思维跳跃,平时动作闲散,喜欢质疑身边的一切,对于各种社会问题都有独到的见解和切入点,总希望能打破常规,但容易局限在自己的想象中,脱离现实,甚至与现实决裂。

 

看起来是多么不一样的一群人!文科生看理工科生,理科和工科都等于不是文科,但理科和工科的人非常介意别人将自己的专业混淆。大部分文科人觉得理工科的人刻板冷漠,像机器,墨守成规,总是过着无聊单调重复的工作。理工科的人对于没有社会没有实际贡献的文科生,拿着国家的奖学金,甚至觉得文科生浪费了国家的钱财。在他们看来,那是一般捣乱分子,社会的不安因素,不知道成天在做什么但是一副清高的样子,自己不了解的那些文科的内容总是会被鄙视没有文化,仿佛世界的文化都是文科生创造出来的,即使他们身无分文,也要声称自己活的有理想,有骨气,然而在理工科看来这种行为是幼稚到快回到母体的滑稽可笑。

 

互相之间的偏见和误解是有的,从各自的角度出发也是可以有理有据的。水火不容的两方势力在研究上,却让我找到了共通点。就是上文最开始提到的。

  • 发现问题,
  • 提出问题,
  • 解决问题,
  • 评价效果。

 

这四个步骤,可以应用在任何一个研究上。

那么,为什么在研究上总是感觉两个学科有千差万别。我想,问题的确出在思考方式上。我总结了作为研究者,完成一个研究必须要具备的四种素质。

  • 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 想象力
  • 应用能力(实际操作能力)
  • 基础知识(情报收集和占有)
  • 勇气和耐力(批判和质疑的勇气和研究受到阻隔能够坚持的耐力)

第一种是成为研究者的入门条件,没有好奇心,就没有创造力。看起木讷的研究者们其实心思缜密的生活观察家,或者是潜在的生活观察家。

由好奇心而发现的问题,在自己的想象力驱使之下可以进入更加具体的提出问题阶段,可以发现一些需要被解决的,或者可能被解决的问题。

上面是一个研究的核心,接下来的应用能力和基础知识则是决定这个研究质量的重要的部分。如果没有对于知识的掌握,很难把问题细化或者考虑全面,也无法自圆其说,而如果没有应用能力,也无法把自己的想象力和实际的情况结合在一起,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方法和方案,当然也包括最后对于结论的评价。

之所以我开始坚信文理同源,是在我深入了解跟踪了某一个理科生的研究进展之后,不断地发现研究这个活动其实并不存在文理之间巨大的阻隔。这个假命题的出现,源自于多数文科理科研究者所具备的能力的不均衡所导致。

举例来说,文科研究人员,喜欢观察社会,阅读大量资料,占有绝大多数的文献资源或其他资源,他们在基础知识,收集情报方面大部分人都是可以评到A级以上的。但是在应用能力上,就已经显示出差异,有一部分人,能够利用所学的知识去解释某个现象,比如用罗兰巴特的符号学去解说新闻报道上的图像,来说明作者或者潜在的一种象征以及意识形态。把这一步做好的研究者就已经少于占有资料的研究者了。然而,这并不是文科研究的关键,关键在于,如何利用现有资源以及理论将他们结合,去回答自己创造出的问题。有人创造不出好问题,有人不懂得什么样的材料和什么样的理论结合,而这部分则是研究的精髓。没有人可以告诉你答案,也没有一个正解,你所需要做的就是用有,和你的想象力,去创造一个新的。如果想要平地创造,就必须用想象力和扎实的情报,逻辑的叙述,使人信服。做到后面的人,基本上可以在社会上或者学界上有些名堂了。

工科也是如此。但与文科不同的是,工科生更加缺乏想象的能力,即,很少有人能够成功的创造问题。他们大多拥有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编译程序,或者计算数据,但由于对全局和整体行业的把握,让他们减少了接触情报的机会,从而变得只懂得问题来了就解,解出答案就结束的尴尬的程序员流水作业的现象。文科生有时天马行空,创意无限,但却没办法用资料和情报以及现有理论去说明和证明自己的想法。而工科生无法创造出问题,缺乏创造解决方案的能力,因而空有一身好功夫却无处施展。

所以天天听到工科生抱怨,不知道研究什么,文科生抱怨,我该怎么研究。只不过两种学科的思维和基础训练导致了一种表面上的鸿沟,实际上却是联通状态。

如果工科生愿意多伸展触角去看论文和其他方向的东西,压制自己沿着规则做事的性格,只要能力达到,自然是可以做出巨大贡献,而文科生则是需要脚踏实地,多看多听多写,做好基础的思维和逻辑上的衔接训练,自然就能够证明,自己想要的理论和自己的情报资源是可以相互结合并且说明或者证明一个全新或者推翻现有的理论或格局的。

社会很有意思。也许正是这种差异,才能够让這两个学科能够平衡。

所以两个学科的研究者也都不要再叫唤了。世界在你手中,也不在你手中。看你有没有胆量,看你愿不愿意去抓住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