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杯狂想曲

今天听到英格兰🏴󠁧󠁢󠁥󠁮󠁧󠁿输给克罗地亚的消息,竟然遗憾了一下。

三狮军团铁粉的我

才猛然惊醒自己曾经是英格兰球迷的这件事。时光倒转到2002年,那时候是一个标准的宅女样,但是日韩世界杯也是我们中国队唯一打进世界杯的一次。全校师生,到了有中国队比赛的时候,都会打开那个右上角悬挂的显像管29寸不到的电视机,观看比赛。我还记得巴西那场对决我们是在小礼堂里开着投影看的。记得一脚打在门柱上。是杨晨吧。当然都说中国队欠缺运气,但是现在回想起来,我们第一次面对世界级别的强队,发挥得已经很出色了。比起这些年国足的一代不如一代,那一届绝对是风华正茂的黄金一代。范志毅,郝海东,李铁,杨晨,江津,李玮峰,我能叫出很多人的名字来,当然还有神奇教练米卢。我们身体素质,技战术打法,都明显和对手不是一个级别,所以能如此拼搏,在今年对于前国脚的采访中可以看出,这些猜测都是八九不离十的。

而那个时候的我,更执着于贝克汉姆所率领的英格兰皇家足球队。就好像自己在日志里写过的一样,我可以叫出当年甚至包括替补的每一名球员的名字,从伪球迷逐渐蜕变为支持英格兰的准球迷。从球员到主教练,我可以在奔跑的时候就准确判断出是谁带球,我会飞奔回家观看比赛,也会在中途,用ic电话卡拨通家里的座机,请姥姥姥爷告诉自己现在的比分。可见当时对英格兰队的用情至深。以及英格兰队整体实力的令人揪心程度之重。小贝的黄金左脚?永远是被下狠手的对象,英格兰队没有合适的进攻水平,单靠任意球,虽然有快速的前锋,但欧文一届就被伤了,其余的都是中途半端半吊子,没有细腻的脚法和严密地战术,除了小贝即使有杰拉德也没有有力的领袖和值得完全依赖的核心,没有自信,被国内外诟病是自然的。所以看了几届,当小贝退役之后,兰帕德杰拉德,克劳奇和鲁尼领衔的那几届世界杯,几乎对我来说就是空白期。

曾经幼稚又热血的我

 

再倒带回我的世界杯观赛之路,从98年小学四年开始关注法国世界杯英格兰队,就笃定成为世界杯球迷。弹指一挥间,02年韩日世界杯、06年德国世界杯、10年南非世界杯、14年巴西世界杯,到今年18年俄罗斯世界杯,我已经经历了6届世界杯了。我不是一个标准球迷,但是我是一个会关注各个方面的球迷,从球员状态,主教练,到现在30岁,会开始关注政治环境,选手构成,热身赛成绩,我发现自己慢慢地被身边的人和自己的默默关注,转向到这几年专业球迷的路上。甚至作为社会人类学科的一个研究种子,我还会关注媒体的报道形式,中国的报道角度,主办国的意图,赌博的内幕,还有球员心理的分析。

 

98年法国世界杯

 

02年韩日世界杯

 

06年德国世界杯

 

10年南非世界杯

 

14年巴西世界杯

经历了16年的欧洲杯和后来的欧冠,我好像对足球更有了一些内心的呼唤。16年欧洲杯我正好旅行到意大利,我看到水城威尼斯的少年们在街头传着皮球,他们眼中的那些光芒,好像清澈的像玻璃岛上的艺术品一样在阳光下清亮而闪烁着光芒,好像你会被吸进去一般。我好像感受到了足球带给孩子们的快乐。那一天那个下午那一个场景,直到现在我都难以忘怀。

2018年开始真的喜欢上这项运动了,也不是再像12年前那样,认为足球是一项野蛮又无聊的竞技项目。首先FIFA开始规范球员的争抢动作,不会令人再担心有就此告别足坛的惨剧发生。其次是发现自己支持的队伍真的无法奉献一场精彩的比赛,也是导致没有很快对足球产生兴趣的原因。看德国队比赛(即使是这届心不在焉的),巴西队,墨西哥队,比利时队,你会发现令人讨厌的意大利慢悠悠防守反击铁桶阵虽然还在奏效,但是更多变化的风格呈现在足坛上,90分钟再也不难熬,多看几场小组赛,你会发现每个球队的特点和足球的战术配合。

      它不是野蛮的游戏,而是需要天赋的球员,灵光乍现的射门,鬼使神差的扑救,场边教练的换人策略,场内裁判的判罚准确与否,场外球迷的状态如何所共同呈现出的一场表演—我称之为performance。

有了踢球人的细心讲解指导,更专业的解说,还有强大的cctv5的制作班底,我可以获得更多的知识。规则在上几届已经熟悉的差不多(虽然年年有变,但年年自己都有补完),这一届补充了阵型,位置,打法的知识。下底传中,禁区手球点球伺候,黄油手,门卫,电梯球,彩虹过人,人球分过,抢点能力,禁区支点锋,速度型,技巧型,传控打法,全场紧盯,等等等等,虽然球员教练没有记住,但我看球的时候会更明白的去看从左中右哪一路进攻,找人还是直接打门,盘带技术怎么样,过人技术好坏,还是防守能力很强,靠身体还是技术,还是意识高。

     足球是团队合作的典范,是人与人协作,包括两支队伍,场内外的工作人员和球迷的通力合作,才能完成一场出色的比赛。

成为梅球王的粉丝也许晚了点,不过最后离开的时候至少看他不是那么沮丧心里会舒服一些。并且这不影响我去马德里看他和c罗,除了美食以外感觉旅行对我又多了一个意义

或许我还是不会常常联赛都紧盯着看,但是我相信我还是会做一个坚定的世界杯球迷。虽然今天我想起自己曾是英格兰球迷这件事情,竟然让我难过到落泪,但我想,我更期待这4年换一次格局的世界球坛,最终的结局是什么,不管它是不是真的与赌球有关,更不管它是不是有太多政治因素的影响,足球依旧是一项能令我着迷的体育竞技运动。而足球,同时也能够改变很多人的命运,这个产业甚至能够救助贫民窟的孩子不再堕落,以及单亲妈妈能够独立支持孩子的生活。运动带给人们的美好的纯粹,我今天切身地体会到了。

三狮军团创造了20年的奇迹,赢得赞誉光荣回家。

我喜爱观看比赛,但我第一次爱上一个11人组成的团队项目。比起以优雅和贵族著称的网球比赛,足球比赛的魅力,就在于不是坐在那里为每一次球的精准落点和精彩策略鼓掌的矜持感;而是随着每一波进攻和防守,不顾一切加油呐喊,燃烧激情的释放感。但同样,为了胜利的不顾一切,拼搏和不懈的努力,超越自我,心怀梦想的严肃态度,也同样是竞技体育带给我的又一次强烈的心灵震撼。

 

 

谁是这届霸主

 

各取所需

2018年6月16日世界杯小组赛D组冰岛VS阿根廷

 

首次进入世界杯,冰岛队显然士气大增,维京海盗依然保持的昂扬的斗志即使是面对上届世界杯的亚军得主。阿根廷队面对人高马大的黑马,也做了功课:空中是你的,那我就在地面做文章。然而显然他们的想法过于简单了。单一的战术,欠佳的配合,更重要的是,全世界人民都看出来了,他们只围绕梅西一个人进行战术配合。梅西的位置,是从未有过的中场位置。

 

中场是一个球队的大脑,一个中枢神经,但是一个大脑显然很容易被人看透,甚至让人防死。所以梅西脚下再厉害,也无奈面前总有3-4名高他半头的壮汉直愣愣地伫立在他面前,这时他再华丽的运动战脚法也没有用武之地了。更何况没有队友接应,总感觉队友们把球传给梅西后就变成了呆瓜一个,大脑不再工作。而梅西被盯防到无从下脚依旧孤立无援,没有人站在合适的位置接应他,可想而知他的窘迫。

 

我猜想梅西是孤独的,是无奈的。他是一个静默的人,他只会用脚法说话,他可以助攻他的队友,也可以单刀挺进球门禁区上演帽子戏法,他是个足球天才。但他不是一个合适的队长人选,现在更不是一个能够担得起阿根廷整个国家的足球希望的人,他只能和与自己能够交流的队友,长期分享同样经验的人一同工作(踢球),想要短时间内了解他,知道他的传球习惯和进攻方式,在最合适的时机贡献最合适的助攻,是几乎不可能的。

 

同样的,梅西缺乏能够分享全部经验的能力,就好像有些人能够成绩很好但是他永远不懂得如何教会别人举一反三。梅西能够分享的,是在巴塞罗那队学到的整体足球策略,但他也不清楚这套体系对南美人是否适用(从三次痛失各种杯赛冠军的角度上看,值得怀疑),他也没办法传达那种,在面对实际情况下,那种来源于天性的,突然迸发的足球灵感(无所谓研究技术战术打法)。他需要和他或努力向他看齐的人来与他并肩作战。因为他不愿意使用他的影响力——无论错与对,他都是不愿开口。而交流和沟通能力正是一个球队队长必须具备的能力——用语言影响整个球队,而不是仅仅靠自己卖力的在球场上拼搏去征服身边的人。

 

足球不是一个人的游戏,梅西想必对此心知肚明,然而当阿根廷和阿根廷球队全部把希望都寄托于他的时候,我想除了压力,再也没有什么合适的情绪能够说明这个状况了。但梅西永远不是聚光灯下的梅西,是绿茵场的梅西。队长梅西,很少会在场上说话,大多数时候,他需要别人的鼓励和支持。面对那个失误的点球,我仿佛看到了解放者杯决赛射失点球的他,站在了世界杯的舞台上。舞台不同,心里的结更深了。谁能够拍拍他说,这个球我来,或者告诉他没关系我们还可以帮你不用担心。梅西在点球线上的时候,那一刻一定很孤独。所以他选择了最保守的方式,而不是报道上所说的,距离球门20码几乎都能在刁钻角度将皮球射入球门的足球天才。心魔和梦魇,队友信赖梅西的脚法,又有谁真正去体会他的心情。

 

梅西虽然是阿根廷人,但是年少起移居西班牙,对这个祖国和同伴,又有多少羁绊的心情呢。祖国的球队放弃了他,时隔多年由于自己的球技又被祖国招致麾下,他年幼的疾病因祖国而起,而今他需要用自己的成绩来弥补多年没有为祖国效力的遗憾。

 

梅西是矛盾的,他沉默着接下这个重担,但灰色的童年想必至今难以散去。从这些年阿根廷国足的表现来看,球队的队员不了解也不想了解他,也没有途径了解他,知道的都是他神乎其神的脚法——但那不等于梅西的全部。南美洲的消闲方式,或许对于人生大半在欧洲度过的梅西,显然是不友好的。梅西尽管说他爱着祖国,但或许只是他的一种自我安慰,仿佛是我替阿根廷努力了,我不欠这个国家的,即使当初你们是那么无情地对待过我。而所谓的阿根廷球员,面对绝好的个人进攻机会,也只是畏首畏尾,终场都在搜寻梅西的身影。这样的结果直接导致错失良机,毫无力道的射门和平平的射门角度正是这种猜测的最好证明。

 

梅西不是C罗,他不需要也不想承担队长的职务,成为整个球队的灵魂。更不想像马拉多纳那样愿意负担起阿根廷整个国家。从他失落的眼神,和与队友之间的配合,告诉我,没有人能陪他一起,虽然在冰岛球队看来显然这是一个全队的指责所在。梅西也是C罗,他需要有单刀进攻的机会,但是主教练和队友永远都是期待着别人去配合梅西,梅西寻找的机会,一次次痛失。

 

或许他只想简简单单地踢球,然而不愿意影响他人的人,终究会因为沉默的态度,对他人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比如,不愿意负责,不愿面对又或是绝对服从,像梅西的队友,全体阿根廷球员和教练,都听只听只看一个人。

 

所以他会射丢点球,射丢后也没有更多的安慰,而是叹息。一次次的失意点球,表现出梅西没有做好成为阿根廷的英雄的准备,他从心底是拒绝的。这和拥有强烈个人特质和领袖意欲的C罗,是正反极的表现,即使葡萄牙还存在另一个明星,他依旧相信自己是最亮眼的那一颗。出身的贫穷和身份的高贵,不同的生活环境所造成的不同命运或许在今后的路上会愈发明显。

 

这个平局是冰岛所期待的,阿根廷所不愿面对的。最后10分钟换上2个前锋之后变为3前锋变换阵型的阿根廷终于开始他凌厉地攻击。但是,依旧是梅西中心式打发,毁了梅西,也毁了整个阿根廷。

 

梅西如果不改变性格,那么阿根廷永无出头之日。没有团队的带动能力,如何要和队友一同捧起大力神奖杯呢?面对他的队友,梅西那么近那么远。主教练缺乏领导和凝聚整支球队的能力,没有大局意识,找不出问题症结所在,那么这届世界杯阿根廷或许很难走向远方。

 

我仿佛看到那个因为诊断证明而内心绝望的小男孩站在瞩目的焦点,往事一幕幕在眼前上演,冷漠的同伴和俱乐部,多次错失点球良机的自己,令他无法享受那一瞬间众目睽睽之下的兴奋和成就感,仿佛他只是一个遭人遗弃,无法战胜心魔,封闭自己的小家伙。旧患新伤,重叠累加,想要冲破枷锁羽化成蝶,这一切的一切,未完待续,前途未卜。

贫穷可以带给人什么—狄更斯《圣诞颂歌》追忆

怎么都是这幅图

 

看了狄更斯的圣诞颂歌和新年钟声,里面充满了对于穷人的人道主义关怀,无情地鞭笞了万恶的资本家剥削穷人的丑恶嘴脸,也充分美化了贫穷却不失美德不忘主的恩典继续乐观积极生活下去的穷苦劳动者。但是生活在这个金钱社会的我却体会到,贫穷只会令人变得更加贪婪,或许自私,甚至去压榨自己的同类(虽然在各个层级都可能发生),贫穷只会令少部分人安贫乐道,让少部分用比较正规的途径去改变一些自己的人生轨道。那些飞黄腾达的人,除了机遇和运气的垂青,更少不了血汗艰辛付出,其中或许还包括刚才提到的不择手段。

现在的中国社会是笑贫不笑娼。锦衣玉食五彩斑斓的生活,总散发着七彩的光芒和奇异的味道,总有一种摄人魂魄的鬼魅气质。

人就是深知自己的贪婪,贫穷让多少人充满暴戾,扭曲了身心,透过贫穷这两个字,看到的天空都仿佛更加灰暗了。对于那些被动接受命运的,

我知道,人总会衰老,生死由命,没有人能与时间为敌,横竖都是消失在这广阔浩瀚的宇宙间。再华美的服饰,再精致的珍馐,包裹的依旧是日渐孱弱的躯体,即使拥有不老的容颜,你的五脏六腑和骨架都会默默地宣告你逐渐走向死亡的事实。更何况,你那无法被雕琢的灵魂,是用任何外在的手段都无法丰腴充盈的。纵然读万卷书,傲视群雄,灵魂和心灵,永远是最纯粹和直接的。它们不接受任何修饰,拒绝你改变他们的本来面目。无论他们在一生中有过无数次的冲击的和变化,但他们永远保持着他们最初的形态。

一个乞丐和灵魂,和一个伟人的心灵,一个吝啬的资本家,一个诗人,一个村野的老妪,在他们离开这个世界的那一刻,我看不出丝毫分别。

【笔记】《圣诞颂歌》狄更斯 片段一 2018年1月1日

许久没有看进去阳阳送给我的圣诞故事集,这几日沉静下来,又重新翻起,虽然不到50页的内容,让我对这位作家和圣诞颂歌这个作品有了不一样的认识。

在语言上,虽然很瞧不起翻译的作品,但不得不承认,翻译者还是运用了一番苦心在此的,即便失去了原来的韵味,狄更斯幽默又犀利的语调和观察还是真切地从中文的字面上反映出来了。我一向不关注细节,但是在三个精灵拜访史刻鲁挤的时候,描绘那古老的壁炉上诺亚方舟的瓷砖画,让我真的展开联想去描绘所有陈设的样子。 虽然只有几页,圣诞前页人人盼望着过节的气氛被烘托的不禁让我有体验一把的冲动。尤其是他写到身材肥硕的中年男子在雪地上滑倒但丝毫没有懊恼,更是看着槲寄生下面的姑娘,译者很贴心做了只是告诉读者圣诞节时槲寄生下面的姑娘是接受接吻的馈赠直到红色浆果全部被取尽为止,更有描绘餐桌上丰盛的食物,热的烤牛肉,冷的肉食,热汤,水果,在我在深夜阅读又多了一种煎熬。而这些热闹欢腾的场景和尖酸刻薄孤独莫衷一是的史刻鲁挤的性格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这个形象跃然纸上,使我对他有了一种理解,而不必需要看百度百科上去记忆故事的主人公到底是谁。

从今天开始,试着把每一天读过的书、见到的事分享出来,当做笔记,欢迎评论。

圣诞故事集

上海印象1

原来总是听妈妈说,上海“没文化”。这次我感受到的,不是“没文化”的上海、而是“新文化”的上海。

第一天的外滩一天安静的不同寻常,第二天的外滩又回到了记忆中的旅游景点。万国建筑博览群,比起历史文化名胜的铜制的国家级认证,大家对平时不熟悉的东西折衷的石头建筑,还有巴洛克风格的窗栏门洞更感兴趣,管它什么和什么,照相好看就可以了。

我想看的更久一点、这些被修葺一新的“老建筑”、往日有着什么样的风光景色呢?相比当时、能够在这里的街头走走就是一种时髦新潮、更别说扶墙摆摆姿势来几张民国照了。英国总领事馆变成了“百达翡丽”的旗舰店,走进这样的历史保护建筑内,选购世界上最昂贵的表、被最优质的人员服务,没有比这个再能体现自己身份的了吧?对于新钱的金主们,再去网红店farine喝个咖啡,最后去外滩十八号或者八又二分之一吃个意餐,透过大大的落地窗一边看江景,东方明珠的绚丽灯光,或是隔窗路人投来的艳羡眼光,都能使人迷醉在这里吧。

和平饭店里的爵士乐酒吧,我听到歌女唱起,夜上海、夜上海,你是一个不夜城。我看到胡子胡子雪白的爷爷吹奏起跟随他几十年的萨克斯风,喝着一杯桂花花雕调制的大都会、,似乎我能感受到那么一点点,上海的文化。

中共一大会址的周边新天地,已经成为三里屯的对照物。酒吧,设计,洋人,在整修精美的石库门里,弄堂里,营造着最先端的中国。每个露天开放的卡位里,总有那么一些在哪里都似曾相识的脸,什么样的店,也总会有穿金戴银,脚踩过膝麂皮长靴,手拿羊皮小包的欧式大双,兴高采烈的聊过一下午,对了,他们不拍照,也不自拍,这些拉低素质的事情,是外地人,和没见过世面的人才有的举动。我一路低垂眼帘,生怕被看出脸上怯生生的面容和不怀好意的微笑。

田子坊是最后一站,南锣鼓巷,他们好似一对双生姐妹花,南美应和着。努力想要提升自己的八线来此打工的少男少女、和平价连锁鸡排店奶茶店、热情着召唤游客和初来乍到的年轻人,企图让他们知道,上海欢迎你们。拉客的餐厅,氤氲的水烟雾,吵闹的人声,还有在二楼厕所门前水泥楼梯上摆拍的朋克哥特少女,我知道我进入了另一个上海。它也是上海,它必须不是北京。喧闹的人声和扎眼的霓虹灯招牌,二层还有尿布和内裤支出杆子晾起来。有几个出口通向小区,小区安静的不成样子,并且伴随有娘扣的尿骚气味,好像,我又看到了另外一个上海。

静安区,虹口区,马勒别墅静安寺,鲁迅故居,内山书店。更有徐家汇天主堂和传教士办的印刷厂。我后悔我应该再做打算,重新审视这个近代中国的发祥地之一的地方。

近代史被称为屈辱的历史,但如果不是列强强行输入商品和文化,中国、或许和全球化和现代化的距离要比现在大得多。历史的车轮没人能阻止,我们需要的是保护每个阶段的记忆,不论是好的还是坏的。如果照单全收,必定会阻碍城市的发展,但是引导人们正确看待历史、和历史的痕迹、又是事在人为、功在千秋的美事。

我的思考还有很多,但我不得不说,我对于感受的输出只是在萌芽阶段,希望看到这篇文章的人,有想法的人,不吝赐教。 也行还会有上海纪行2,也许是老城区,也许是美食,让我们共同期待,拖沓的博主能够振奋精神,与时具进,不忘初心加油干好每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