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

一直想写一些自己的感受,有关于鲁迅。一些非常非常偶然的机会,我开始了解这位伟大的精神导师。孙郁先生,高远东先生,赵梦阳先生在纪录片里说的,鲁迅的温情,鲁迅的责任,鲁迅的家国情怀,他的号召力,激励了无数爱国青年。

鲁迅先生和梁启超一样,他们的生命轨迹和思想的变化,仿佛是我很好理解的。我和他也仿佛是最有缘分的。收录课本中的文章印象最深刻的是狂人日记社戏故乡孔乙己藤野先生,最初旅行的目的地是绍兴三味书屋,母亲的结婚礼物是鲁迅全集,即使不懂其中的奥秘,但也看过无数次朝花夕拾和呐喊。留学的目的地是东京,在东京大学留学的日子,无数次经过他曾经留恋的上野公园,旅行的目的地是仙台,看到了仙台大学里鲁迅的铜塑像。他好像是一个长者,一直在我的世界里。而当我度过而立之年,再次阅读他的文章,了解他的生平,我觉得一个非常鲜明和生动的鲁迅,逐渐拥有了血肉,在我的心里愈发的生动。

鲁迅的一生,童年,留学,成家,分家,恋爱,生子,这些人生中重要的阶段,都在他的作品和思想转变上体现的淋漓尽致。我们大多也会经历这些过程,但是真正能够通过这些节点和时光,是自己的内心和精神思想不断打磨升华,将自己的情绪通过文字更加饱满的表现出来,我相信鲁迅是一把好手。梁启超善于将吸收的信息转化为自己的思考输出,但是鲁迅更多的,是充满个人经历的感情色彩的表达。所以梁启超选择新闻和评论作为他的阵地,鲁迅则向更加梦幻和虚构的小说寓言及诗歌散文的创作题材发展。鲁迅如果按照记者那样针砭时弊,大家会觉得他过于矫情不客观,但这种情绪释放在他所擅长的题材中,则显得恰如其分,不仅如此,还会使那些虚构的角色,那么的令人印象深刻,又那么的让你觉得真实存在于我们的身边。相对的梁启超的小说则显得缺乏想象力,平淡无奇,使人昏睡,找不到记忆点。所以他们都选择了合适自己的舞台,使他们的才能发挥到极致。

鲁迅是个极其敏感的人,相对于周作人的冷淡,鲁迅的永远是充满温度的,但对于朱安来说,他永远是遥远的。这是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当世人觉得鲁迅先生在我们身边的时候,他对于朱安又是那么的陌生和缺席。鲁迅的优点是将旧社会的知识分子对于家国的情怀,诉诸于一种新式的文学体裁,白话小说。他可以将他对于家和国的个人情绪,完美的转化,令人印象深刻。但另一面,他身上的愚忠和愚孝,又在他的个人生活里发挥了难以估量的负面影响。他接受了母亲的毒药,是自己的处于封建伦理的顶端,他是长子,必须遵循家人的命令,因为母亲是成就他一生的人。他同时也是长兄,即使自己因为经费回国,也要供养弟弟和弟媳,即使自己和弟弟弟媳关系破裂,也是自己一个人搬出宅院,还是自己买下的地产,这 在今天是难以理解的一种行为。在决裂的日子里,他甚至在资助弟媳远在日本的亲戚,这些举动,只能将他理解为一个封建家族的长子长孙长兄所必需承担的义务责任与使命是息息相关的。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