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丢丢感想

https://mp.weixin.qq.com/s/3tBNYT45h3QSHBPkH4JoHA

虽然一篇报道必然带有采访者的个人观点,但我觉得这依然是一篇好的报道。

首先选材好,残障人士与健康人的爱情,看点诸多。尤其是对于残障人士这个群体还是应该被人多关注的。以前更多的选题都是子辈父辈,以亲情为一个切题视角,但这次选了一对小夫妻还是正常人和残障人士cp,非常有现代的感觉。虽然受访人是专职的视频号运营人员,但现在这个工作更多被人认可,也不是完全处于亚文化的社会中下层。是否会有营销的嫌疑呢?我相信即使运营视频号,这个肢残的女生也不会有那些网红奇葩还是明星美女流量高的。

其中一名受访者也就是肢残女孩还是很打动我的。不过我更佩服写的记者,毕竟是他塑造了这个人物。自强不息的不令人窒息,和健康的男朋友有着普通的互动,也有现在上班族的中青年的普通烦恼。因为这些自然不过的日常生活,那些因为身体缺陷造成的不便和困扰就会令人印象深刻。但作者并没有着重描写那些不便,而是像每一个人不同的烦恼那样,把这些写进人物对话外的生活场景中,至少让我觉得,啊我和她没有什么不同,和她还有他一样会担忧另一半的心情,会吵架,会认真思考是不是要过这样的生活。这样的文字不会让你觉得这个女孩是可怜的,虽然还达不到完全把俩人的性格鲜明而立体的呈现出来,但毕竟新闻报道是要我们去关注社会事件而不是读小说,我们能感受到他们的日常的普通和不普通就足够了。

说回报道的内容,上海应该是无障碍比较好的城市了,我这几年在日本看到,陪着家人经历到,我们的城市其实一点点在发生变化,出行先不受阻,基本生活能保障,下面再进阶到更广的权益问题。我不可怜这些人,他们只是一个隐形群体,和lgbt在我看来没有太多不一样,只不过心理和身体的异样的差别,它们都需要这个社会和大多数人去了解,唤起关心才能推动社会更好的发展。


我只有一种人不会盯着看,就是残障人士,那些奇装异服,天生美女它们就是希望我去看的,当然这么说有点武断,但至少一半以上都是吧。既然如此我为何不贡献多一些目光呢?但是如果我看到像报道里写的这样的夫妻情侣我还是会羡慕的多看几眼,看这篇报道的时候有时会忘记他们的身份标签,也忘记了性别,我的着眼点而是放在了我自身困扰的都市青年的情感生活和生存状态上了。人类从古自今,喜怒哀乐生老病死婚丧嫁娶,没有超越这些范畴的事。

很久没有看人物的报道,冰点的记者似乎恢复了理智?亦或者是主编恢复了理智,开始重新思考带着镣铐狂舞的社会观察者究竟如何才能呈现一个多元的视角和价值观给他的读者。我似乎看到了那大学时在课堂上对冰点各种报道大加赞赏的年代了。我竟然开始有点感怀,血液中的某些成分似乎又有那么一丢丢的躁动。

有人说我是天生的记者,我喜欢观察社会,喜欢身边的人和事,更愿意将自己内心的疑问抛向对方。我不怕冲突,我愿意去深挖人和事背后的理由,然后把个人和整体的环境联系起来。这是构成我内心的世界的源动力——对于除我之外的好奇心。从幼儿园到现在,喜欢说话,喜欢提问题是我永远的标签吧。我对于这个并不反感,但我确实真真切切放弃了我曾经的理想。我的人生变过几次车道了,我没有后悔。毕竟路是自己走的,你是什么样子的,你不清楚的话也能自动避险。我相信我的理性也相信我的直觉,或许这些都是一名优秀的记者需要具备的素质,但我还是不会以这件事作为自己谋生之道。

因为我无法承担这项工作的理由是致命的,有时候不适合的理由会直接导致你必须要放下,而新闻记者于我就是这样的关系。即使如此,也会不自觉地想写点什么,看到了好的报道。为了这个社会开始有温度开始停下来思考我们究竟要去向何方而感到高兴,因为我无法告诉别人,所以我会无比开心如果有人在努力。

大概这就是在这个暴风雨的夜晚我依旧觉得内心有一丝宁静的原因。有人有理想愿意让这个不美丽的世界变美好。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