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式化的日常生活——凝练的瞬间魅力

刚刚在哔哩哔哩上了解了一下四大名旦的唱腔和身法。

似乎清末到解放前,电影业,梨园行业,这两种娱乐演出项目的竞争还相比较均衡。

在我看来,戏曲时由日常生活中高度凝练的一套程式化的动作。我原先并不理解为什么在排练「稽古」的时候,不能使用视频设备和笔记去记录,而是用脑子一遍又一遍通过反复达到肌肉记忆和最精准的位置。

当我第二日再次抵达茶室的时候,有一瞬间我明白了一点点:那就是我认为它和日常完全的割裂开了,因为和日常生活的不同,是我对这样的传统「作法」(礼数)感到着迷。

但今天,当我开始认真了解京剧戏曲这一门艺术,我发现或许事实恰恰是相反的。这一套高度凝练的程式化的动作,其实是我们日常生活的一个艺术化的提炼。我们凡事都讲求要按照章法,这个章法就是指的规则。现代社会需要大家去共同遵守规则,违反的人就是违反了集体意志就会被集体意志的权利具像化体现——各类国家机器代替我们去进行审判。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在这个社会里,即使没有感觉,也都按照一套行为准则或者说是既定轨道在运转,那么舞台上将一些简单的动作的本质抽出来,再进行艺术化加工,有的是夸张,有的是利用神态,有的是简化成一个必要动作,目的都是为了能唤起你对这一连串动作的记忆。那么无论是哪个演员都按照一个规则去出演这个动作,自然不存在理解上的问题,而且因为还是一种表演,这种呈现势必是突出夸张的,虽然现实中有,但又要有它「非现实性」的意义,否则没有理由花钱坐在台上看台上的人重复一些我们日常就能做到的事情。

借由此,除了表演的剧目的情节以外,还有他们的服饰,和他们的唱腔,以及必须要跟上的文武场的乐队。细琢磨觉得挺有意思的,竟然对京剧产生了一丝好奇,而这种好奇又要得益于日本,虽然茶的起源是中国,但是所谓的茶道却起源于日本,即使在在宋代中国已经有了一套完备的品茗的流程,但仍然没有像在日本一样,从日常生活中抽离出来,在上流社会形成一股风潮和流派。

说白了中国人是有钱讲究没钱将就,但是在日本估计都没有将就这个选项。怀石料理的初衷,是因为没有东西吃,抱着石头聊以自慰,喝茶也是没有太多物质上的东西,只能由有的东西发展出一套生存理念和思想体系。日本啥啥都没有,不环保,不节能,不干坐着空想,发呆,不在那一眼眼还不如厕所大的地方用自己的脑洞想象出一个大宇宙,恐怕就只剩下无聊致死了。

那些大名也是脑袋空空,被和尚的有点文化吸引了,日本最高级的建盏,在中国也只不过是福建耀州窑那边的一种窑变罢了。我并不是对日本文化有轻视,我始终认为他们和中国在中世和近世各有它至关重要的历史意义,但就物产丰饶这一点,没有人会否认中国的地大物博的性质。比起那些奇形怪状,和敬清寂的茶碗、四个人一人一口的浓茶,还有甜的齁人的三温糖干果子,煮水用的铁锅,在地上面挖下去的地炉……在中国总有更优质的选择。日本人是因地制宜,选择这个道路而已。

至于我们,唐宋风土带给我们的是兼收并蓄的社会环境和民生经济,当然这些都直接影响着中国人对与日常生活的态度。有精致的宋代名窑名器,官绅阶级按照自己的等级流转着生老病死;而穷苦的普通百姓,我想耀州窑的建盏起初也并不是专门为日本人而烧制的吧?中国辽阔的疆域,势必会造成每个区域都有类似日本和中国这样的地域性的风俗差异,那么制作的材质,气候,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民风,都会影响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也就是这小小的茶具茶室之中。

换而言之,还是这些东西对于我们来说,并非「非日常」。中国人还是对皇家和统治阶级有着无法摆脱的迷思。我想这大概是因为,他们是我们的「非日常」吧。

就好像,日本人可能觉得我们并不认识很多蔬菜,因为它们根本都不关心我们的生活,但我们也和他们一样,以为那一方狭长的孤岛之上,能够存在我们960万平方公里所孕育出的全部大自然的奇迹。

程式化令人着迷是因为它唤起你的「日常性」使你感到亲切愿意亲近,但除此之外其他因素的「非日常性」又能满足你对枯燥单调的日常生活的幻想,满足了你的好奇。但其实台上台下,国境内外,我们还是永远也跳脱不出我们自己画的圈。

这是个哲学命题吗?我甚至觉得它说不定只是一个诡辩。

====分割线是我====

同事renhao家的英短银渐层“影子”和三国杀梦中的我

或许只剩下1个月生命的米德华和濒临崩溃的我

科学的发展观,人类命运的共同体

上周部门组织党支部活动,虽然不是党员但也可以有幸一同参加真是棒棒哒……

最近的生活过的混乱而惬意,紧张而松弛,痛苦而甜蜜……

直到刚刚,情绪爆发到写字聊以平复,感觉释放了很多感受。我很意外的是,这些年哭泣于我几近无缘,但这几个月我哭的频率甚至赶上了我的黑暗时期。我是一个容易感动的人,但我却很少为自己而难过哭泣,并不是我不难过,而是哭不出来。然而最近,甚至在说话的时候,都可以感受到自己声音的颤抖,然后眼泪就马上倾泻而下,一点也不懂得克制。

可能皮认为我总是不开心,总是被惹生气,可我却因为这样而感到激动,因为我这样直接的表达情绪,似乎可以追溯到初中了。我绝不在我认识的人面前哭,除了我的母亲。我知道男生总讨厌哭哭啼啼的女生(或许我的认知有偏差),所以我也很少哭泣。而且,我在长大的过程中越来越感到,值得哭泣的事情少之又少,虽然我不认为哭泣是软弱或者是弱者给自己的慰藉,亦或者是博取同情的一种手段,但我不愿意让别人感觉到,以上任意一种对我误解,因此我通常的哭泣时段是深夜或者电影院。

更为重要的是,最近的哭泣使我感到放松。这是很久很久以来没有产生的奇妙作用。过去的我总是在哭泣中沉睡,不是因为得以解决,而是因为用尽了能力,沉沉睡去,休息充足了,问题就暂时抛诸脑后了——我的问题大概率不是眼前的或者短时间可以解决的。最近哭过之后,无论大哭小哭,都觉得释放了精神压力,这难道就意味着我的情绪和精神稳定情况又迈向了一个更好的阶段?

部门的实习生小妹妹,是个小精怪,隔了很久很久,竟然发给我,我的姻缘情况。我最不想面对的事实,要被摆上台面,竟然是以这样的形式。如果不想和一个人分开,要么就是求爷爷告奶奶,希望上天好生之德,不要拆散有情人。而像我这样的,是不是有情人都未可知的情况下,我可能会选择不去接受结果,如果创造出一种“事在人为”的假象。命里没有的,你怎样挽回都无济于事。小妹妹说,姐姐你呀就要晚婚,时机未到。我并不想知道我的姻缘,尤其当你很想和一个人在一起但你又不能确定他是不是这样想的时候,我第一次对命理的答案有了抗拒之心。无论是任何方法,都让我觉得,我在强迫一个我喜欢的对象去接受我,对他好是希望他能明白,希望他对自己有好感,但并不是这不是最初的目的,最初的想法,一定是希望,喜欢的对象能够开心,看到对方开心,就好像自己开心一样,收获了最大价值。另一方面,所有的方法都是为了留这个人在身边,想想就觉得难过。如果有这样的方法,一定有相应的代价,等价交换就是我信奉的科学。而真正希望喜欢的对象开心,对我来说,不是留在身边自认为可以做到最完美的另一半——以前我是这样认为的,但最终还是被现实打败。而是想他所想,帮助他使他自己收获快乐。当然我愿意和他一起享受快乐,也愿意接受他的帮助。

所以一个结果摆在我眼前,我只想拒绝。但事已至此,总是要调整心态,我相信很多事情的发生,总是有一些必然的关系。我和谁谁的关系,最后的最后总要有一个结局,是科学的发展趋势也是命运的终焉。

谁能真正定义科学呢。理学和心学,还有那些未可知的神秘力量,都是我生活中的组成,我也十分的期待有一个人有一辈子,总是要有期盼和希望才好。

高考作文

看了今年的高考作文题目,我觉得我并无法再一次回到高中感受一下千军万马独木桥的刺激了。

去年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大的让我觉得是不是高中生就可以选拔一下办公室的笔杆子了。当我意识到有上百万的18岁的花朵在不到30分钟的破题时间内要构成一篇800-1200字的论说文章,我感到了危机。

我想到了我最最喜欢的小v,她的文章总是范文,现在又以笔名出道,斩获科幻新人奖,过着我为数不多羡慕的人生。直到最近再次阅读她的作品,和她交流心得的时候,我才意识到,像她这样的人是多么早智。我和她说,艺术形式很多,我们可以选择不一样的渠道去表达自己。当然,我很希望我可以像她一样,通过文字这种方式把自己的感受传递出去。她告诉我,她已经决定用文学作品去表达自己的感情。我想起很久很久以前, 她推荐过的一些如何写作和描写人物的书籍,而我现在才意识到她所说的决定已经经过了不少的时光和岁月。那么我在做什么呢……?我完全不知道我在追寻什么,虽然我现在成长成了一个坚定的我,但我完全没有能力在这个瞬间去叙说我的成长经历。

因为这件事,我开始回顾我以前所经历的环境身」边的这些人,也许真的是这个社会上的一小部分。排开学习经历,他们已经渗透各行各业,成为这个社会上中坚力量。我不是一个优秀的人,无论是在小群体里还是灾大群体中,我不是那个最突出的人,而我完全不希望自己是最优秀的。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我更信服这个古老的中文法则。我是一个普通的人,我做我自己想做的自己,我就很满足。

但我很开心自己的感受力得到了大幅的伸展。即使我无法写出充满想象力的天马行空的,言之有物的语句,但我已经特别满足了。因为在思考的空间里过于自由而感到局促—这幸福来的过于突然,迷失了方向。

我现在只想像一个高中生一样,单纯的过生活—人最讽刺的地方就在于此。单纯的时候向往着复杂,以为自己就是全世界。当经历了种种遭遇,看到孩子脸上天真的笑容,却悲凉的意识到自己再也无法回到过去。于是我选择拥抱现在,这是这件事的另一面,而不是第二选择。

说白了,活着就行。

梦游症

2020年就像做梦一样,最有意思的是我培训别人,最后被学员狠狠滴宰了一刀。

叫什么教会徒弟饿死师傅,我知道这个伤啊,不知道要何年何月才能完全愈合了。这个毒啊,不知道会不会影响我追求想要的幸福。

对于这种自立门户的,咱也不清理门户,公道自在人心,路遥还知马里奥呢。这个世界很大,鲲鹏万里呢,怎么一个小小的人类就变得面目全非了呢。

我听别人说,再多的借口都是要分手,分手不再是朋友,我大概花了半个月接受这个事实。我希望我不要就此消沉下去,我并不想回到黑暗,我不是黑暗本暗,我是情绪本绪,别给我安其他帽子,我只接这个锅。

目前我无法祝福,我也承受着前所未有的痛苦和纠结。恭喜我又点亮一个技能点,爱情长跑以劈腿拉胯下场为终结。

这个人击溃了我所有的自信,自尊也碎了一次了,我眼见着邪恶力量争取走了我的人,我无力也无能,绝望感来自于此。好像你花费了心血去呵护的东西,你说服自己给自己努力一个结果,但你始终无法前进,一直绕圈,你总结为自己恐婚。但突然有一天有个人告诉你,孩子不是结婚的前提,恋爱也不是谁都一样,你就从噩梦里想要爬出来了。

我想要打造一个我喜欢的人,最终实践证明,劳资又搞错了。那些看起来像白纸的人,往往是最具风险的。这是我目前真的很努力的一件事了,虽然结果是这样的,但我认了。

这一关clear了,接下来难度陡增,我完全没有计划过,如此狼狈的自己该如何走下一步,这太茫然了。不是结不结婚的问题,是如何整理心情再出发的问题。

又ptsd了,这是我丧气的想法。生理反应真的是令人懊恼,我会伤害身边的人,我会因为这个副作用而影响我人生的幸福…

我喜欢的离我那么近,摸到的时候那么的不真切,这种激动,不安,欢愉地心脏过速,和之前的心情混合在一起,真的太委屈这段纯粹的感觉了。

北京的秋天拖延症犯了

前几日听到广播说,今年冬季比往年晚来4日。等等,是秋天还是冬天?上个月呼吸着清凛的晨间,顶着无论深浅都湛蓝到让你怀疑你此刻的地理坐标的天空,阳光晒在脸上也不知道是风吹的疼又或是晒的刺痛。我以为这就是北京的秋天了。然而一阵阵暖流包围着我们这座小热岛,天不透了,变成了一团不分颜色的洗干净的但永远回不到曾经的脏抹布,叶子终于找到机会奋力追赶着那份透明,无奈没配合好,枫叶正红,银杏叶正黄,大风一刮管你几百成千上万年的树叶都要扑簌簌落下啦啦啦的在地上打转铺成一层厚毯,这样层次感节奏感最分明的金秋,因为打配合有了时间差,互相打了半个折扣,令期待又一个诗意橫发季度的我,半天都要看天看树叶呆滞度过。

11月的秋天就并不美丽,再好看的颜色放在脏布上,你都要探三探。翻开手机相册,无意间发现自己是个摄影发烧友。暗搓搓地发一堆旧照心里想着当年如果再有点勇气就不至于这碗热饭非要时过境迁地冷炒新吃。

时光荏苒,我会更加珍惜每一个瞬间,再长的镜头,其实也只不过是个【瞬间】。苏轼展午门古建展,我还一如既往地对展览半吊子兴趣,工作还存在墨笔五四桓那样的无限改进之处,而写东西评职称的压力就突然和母亲毫无预兆的夺命催婚令乘着同一股波浪一股脑儿(注意这个动词形容词)地向我奔来,都想夺取我的脑内高地。彼时我的蔬菜邪教书还差三页的特别鸣谢,新的咖啡翻译书合同又要签单了,等一下,还有激发我斗志的法语课….

我也不知道在干什么,我还有另外很多个模块运算着不一样的事情,对一些事一些人着迷,为身边的一些事一些人而正在加筑高墙避难。等等我还没到35,甚至没到33,为什么我活出了一种37+的威逼感呢。

未婚,离群的性格,管不住的嘴,为某些人和事疯狂迷恋,还放任自己享受这个状态。这么看我的确有点难收拾了。好在,有文字,有音乐,还有二次元的精神食粮,我能勉强愉快着朝向远方。

如果说数码宝贝最后的进化是导演和原作者一个善意的提醒,那么未来的未来,使我看到了一个真实又梦幻的现在和以后。细田守这位导演的变化令我咋舌。当年那个画面一塌糊涂、剧情莫名其妙的让人恼怒地观影体验,让我错过了前几年他的作品。冲奥冲的合情合理,日本的动画导演,在离开了大师们的加持和大IP忽悠人的商业效益之外,这种不温不火一直走着自己的路坚持拍摄自己的主题不断摸索着的态度,令我惊喜难当。没错,姜子牙我哭了,数码宝贝我也哭了,这部全程尿点最少的片子,使我的心盈润了。数码宝贝的樱花烂漫,预兆着并非国人所想的绚烂似幻的美好景致,同时它输出的还有那随风而过,在一刹那间绽放自己的所有然后消散殆尽的寓意,是日本人崇尚的“哀れ美”的表达风格。

你我年少英华似锦,于最灿烂之时消散陨坠,那是多么伤感而脆弱易碎的凄美佳话啊。它散的彻底,却不惨烈,以至于让人们都忘记了他们的结尾。

一定能相会并不是告诉你下一波预告,有彩蛋传统的动漫剧场版,最后在最明亮的时刻随即消失在荧屏,从我的角度看,很难将这个构成划分在“希望”的HE之中去。面对逝去的一切美好,我们只能前行,未来必可期,却未必是意料之中。

最后的进化的导演和作者并不想把回忆杀的青壮年再骗到梦境里自我洗脑,再炫酷的打斗,再多的曾经如数登场,都无法改变我们再也回不到过去的此刻。所有人都应该像勇气和友情那样,在落樱缤纷间,带着经验和微笑,努力抓住最美的记忆,然后用最是自己的自己向远方致敬。

人性的温暖则是未来的未来最为关注的。细田守扔掉了那种牺牲的哀れ美,拍出了最最最最日本的一个面——淡。

天马行空的亦幻亦真的穿插,再也没有那种生硬感了,在每一处你认为要有矛盾大计划爆发的时候,都用一股涓涓地暖流,抚平了一切,以至于你在抵达故事高潮的时候却忘了你在等待着这一刻,你随着他飞舞穿梭,把一个家庭的爱情展现在你的眼前,当你姨母笑的时候,却发现故事的核心问题被悄悄地消解了,开头和结尾一样,又是那么平淡无奇地一些场景和对话。

有人认为他不是好的故事,我说比某些建筑工程界大的商二代,强行输出他的中二扭曲世界观要让我一个三次元现充舒心的多。虽然之前和琪讨论过,导演本人的性格和观念是否需要植入到作品中(当然,没有的不是不会输出就是压根没有)。我的结论是小时代总比逐梦演艺圈要出色。奇怪的是小太监的东西我并有代入感,但包工头二代的作品充斥着他太过于肤浅的意识。

这时候我必须要抬出经验论。先验的状态之前,是你要积累足够多的结果报告,导出你的假说。无疑,小四的拍摄就阐明这一切。那种骨子里的自卑和伤痕,对于完美人类和人格的向往,向童年曾经渴求却缺失的物质与金钱寻求安全感的依赖,还有类似日本人但依然还是中国小四的青年疼痛,他的镜头,对白,人物,一切的一切都指向了这样的一个人。

包工头公子的表达让我看到了一个只在二次元内认知世界从未有勇气面对现实的痛苦呻吟。极端的天气极端的世界,不是世界沉默就是爱情沉默。其实我们都明白,二元对立的论点已经在10年前开始变臭,当我深切地意识到后现代哲学正在今天每一刻时钟的秒针里散发出它腐烂却又令众青年狂欢尖叫的黑紫色味道。我以为那只是一种酷炫地哲学理论但真未曾想过它的生命力的汩汩脉冲。解构主义预言实现后只留下震惊无措的我。我不是不能理解这位新锐,因为与我这般年纪的人们,都明白他不过仅仅是把他十几岁的执念放给当代的人看,而再面对这样的情景,就像我知道数码宝贝不再回来是一样的,这个世界有我们必须要面对的事情。

逃避的终极形态,就是和自己的精神小怪物独自起舞。有开心和痛苦,有光亮和黑暗的世界,它的善意和美好,才能让我们倍加鼓舞,温暖如春。

希望今年的秋冬,我和这个世界的全部,都安然无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