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记]岗上培训总结

每天进宫出宫,天天像做梦一样,是不是前世就是个宫女小太监,转世托生最后又回到这里。郭小四写过,我记得安吉丽娜朱莉也说过,但是他们都从未真正体验过宫中的生活。

其实我也没有、必须没有。只是每天看着钥匙房分发钥匙包,时间一到各自开锁打开水,然后进入到宫中模式。

宫中模式分日常生活,重大事件,人际关系等很多方面。今天我想谈一谈日常生活这个话题。

很多人想象宫中生活旱涝保收混吃等死轻松愉快,但事实上宫里的待遇就好像宫中流淌的时间一样、恍若隔世。鳞次栉比的高楼中每天忙碌不知疲倦不知如何停下来的白领金领丽人,又或者是迷醉在机电院太古里声色犬马的花蝴蝶贵妇,如此的生活想用宫里的赏钱过活,只能是兔死狗烹以卵击石的效果。宫里散的银子,只可以在宫里过的舒适安逸。

宫里的事也是不胫而走,人传人,一传就停不下来,人尽皆知。只不过今天哪位政要要莅临和今天宫里的母猫又生了一窝小猫崽、还有工会今天卖榴莲,引发的效果是一样的而已。

每天看着日出日落,云卷云舒。勾心斗角,波涛暗涌的每天也跟着循环往复。

记起那天签上名字的合同,那种激动的心情,同时又无限感怀的自己。每当抬头,总是雕栏玉砌,亭台楼阁,明黄碧绿的琉璃瓦覆盖的重檐庑殿顶,大龙吻,屋脊和小脊兽映入眼帘。天空中总有那一抹明亮的颜色,总有龙和仙人瑞兽静默地守候在头上。时常想长长地舒一口气,然而总感觉变成是深宫内幽怨的叹息,于是只能默默地抬头望着天,然后低头看着脚下的路。

初来乍到,望事遂心顺意,愿己气定神闲。

[笔记]这个时代的精神病人格

这个说法看起来很带有歧视的色彩。但是阅读此书你并不会认为作者把神经病者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而区分对待。我们这个时代的特点导致了这个社会中普遍的价值导向,因此我们可能因为同样的焦虑而产生不同的症状。然而所有的症状都是来自于对他人的或事情的敌意以及内心的需要的压抑,而压抑又不断循环往复,通过不同的想法和偏执的行为方式来表达他们的焦虑。

同时还讨论了 逃避竞争、负罪感、受虐倾向的问题,继而推而广之、将神经病症的人群的共性上升到时代,社会和群体意识—-即软弱和恐惧通过享受痛苦而释放,而这种释放的行为则主要来源于想要依赖群体或者更大的感情从而降低个人的压力,麻木自己的神经。也可以说是一种从根本上也否定了弗洛伊德对于神经病症的推测全部源于生物学说的思想。即时代和社会对于一个人的人格发展和造成人格障碍可以造成诸多类似的问题发生。

我从这本书上看到了很多身边朋友的实例。然而这并没有解决我我自己的问题以及她们的问题,读完这本书我才发现,卡伦霍妮的另一本著作——《我们内心的冲突》,虽然我在这之前阅读了这本书,认为全书的重点在于将各类神经官能症患者的孩童时期划分为三种类型,即奉献亲近,暴力对抗,无关心疏远。但读过《我们时代的精神病人格之后》我才意识到这本书所提供的实践方法可以结合她所分析的焦虑,软弱,压抑的过程进行精神分析的实践工作。

卡伦霍尼是弗洛姆学派的一名学者,反叛佛洛依德学派的另一个著名作家。读完后,更有种云云不知所云,土鳖之旅的道阻且长的感怀。

虽然我没有证照,但我依旧怀有希望可以和朋友们真正开怀的无拘无束的谈论当下,和美好的未来。希望他们能自己更加坦诚地面对苦难和自己的不足,希望他们永远对明天升起的太阳有信心。

说到底我只是个极为自私的人,即使这样我也始终在学习如何成为一个了解自己并且随时改变调整的轻松的人

[追悼]我最爱的顺子妈妈

将橘 猫德华送回祖国大陆之后,我与他在家中闲来无事,却惴惴不安许久。

6月26日周一,本来是我将要回到东京的日子,为了离去而最后一次收拾行囊。看到姥爷姥姥和妈妈的眼神,我决议改签机票留守一段时间,就在匆匆决定的次日清晨,我收到了来自翔君的通知。6月24日,顺子妈妈离开了这个世界。一时间过往的记忆,和顺子妈妈的记忆,和丧失亲人的记忆,轮流在脑海中一张一张浮现。惊讶,恐惧的心情令我局促,使我只想逃避到远方。

她是我在日本的亲人,来到日本6年中,我受到照顾的日子是在于初到东京的半年。井上家毫无顾忌地接受了一个来自于异乡的女孩子,让我可以毫无压力地去面对外界,那个时候,我感觉我有了一个避风港。

之后的日子,反反复复记不清,印象中,开学和毕业,都是顺子妈妈陪我前往,因为懒惰,也许失去了一些信任,但逢年过节都会被妈妈督促着看望和邮寄慰问品。直到即将回国,4月底,我见到了她最后一面。

和一年前参加我的毕业典礼一样,她还穿着那件鲜红色的风衣,短发,白皙的皮肤淡然的笑容,听力越发不好,姐姐坐在她的身边耐心地传话。一切的一切还像平时那样,她还开心地告诉我姐姐的婚事,要帮忙制作会场的花束,还笑我一定不顾一切的来参加婚礼……

只是这一切都已经不在。工作的档案调动意味着下个阶段的开启,看着妈妈悬着的心落地,我心痛,不知这提档的时间,是否一切都是有天注定,注定无法见到她最后一面,注定她要在天上看到我的档案被我人生一亿个阶段的开始所带走。

我甚至到现在都没办法去冷静下来考虑这件事情,到头来,我依旧是个没办法帮助心爱的人们的弱小的存在。我害怕去面对那一张张疲惫不堪的脸,还有那化不开浓浓悲伤的气氛。说什么都没有意义了。

 

因为最重要的人,就这样离开你了。毫无预兆。

 

亲爱的朋友们,不知道你们是否考虑过自己死后的事情,衰老的我们,又该如何去面对一个逐渐丧失生活能力和思考能力的自己。而我们,又应该如何面对我们可能不得不面对的双亲的丧失,至亲至爱的人,永远再也不可能回到你身边,笑着,哭着,骂着,所有的一切都随着她的消失而不复存在。那种痛彻心扉的悲痛,需要多久的时间才能够治愈。大概是自己的下辈子吧。

逝者的离去难以接受,对吗。生者的苦痛难以面对,我好想乞求一种良药,能让人迅速的接受现实,继续前行。而不是逃避或沉溺于声色犬马之中,麻痹悲伤的心灵来获得短暂的解脱。

 

即使变得在强大,即使我明天可以做嫁娘,你都不在了,我还没有报恩,却又成全了我此生又一个无法弥补的遗憾。井上顺子小姐,我希望与您在梦中相会。我的心意不曾改变,愿那个世界,一切安好。

我的顺子妈妈,我好想您。

 

 

死记硬背春暖花开

如果再给我一次机会,我想我依然会在中国接受九年义务制教育,如果我下一代,我也期望她/他能够获得和我相同的教育。

这件事情被讨论了太久,死记硬背仿佛对于中国的高考生们来说是个耻辱。“只有真正学会方法才能够融会贯通”,理科老师不断强调要理解题目的内涵和意思,文科老师也说要发掘背后的引申意味,于是理科生堂而皇之不背书,文科生被贴上了死读书的大标签。然而事实上,在我经历了海外游学这件事,以及大高考之后,尤其是在你孤独一人孑然一身的眺望远方的时候,虽然这样的时候不多,但一定会有那么一瞬,我会猛然记起儿时所背诵过的诗歌,高考要求的名篇名句,仿佛醍醐灌顶。大雨降临,我会想到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然后惊醒这不就是我想要追求的人生意境。自此开始体会诗歌的美妙。那些背诵过的诗句,好像真的为我展现出一幅幅画面,中国式的景致,意境,独有的叙事方式和表达感情的手段,纵然俳句再美,日本人再细腻,这之间的差别就好像山与海,天与地一样。

我是个顿感的人,标准的死读书的人。用了很多功夫在不擅长的理科,依旧以为一种奇怪的羞耻心而不愿意去背题记忆题型。语文是相对容易的,不花功夫就可以考得不差,,只是依旧讨厌背诵,但因为是课程的一部分,并且和大家一样我把它理解为死记硬背的一课,我做了一些努力。当时认为的无用功,至今却是支撑我精神世界的重要部分,我是未曾想到的。

推己及人,我并不了解身边的人,他们是优秀的,但我不知道这些陈年的烂谷子有没有在他们的心中酿出琼浆,虽然这些对他们的生活没有大多影响。因此没有人能够解释的了我的开关为何如此打开得如此不够及时,和为什么我的烂谷子们还在。我明明在语文的投入上是最少的,看书是最少的,但是这些文字还是留下来了,然后变成了一幅幅景致,一段段情绪。在当年,我并不理解作者的离愁别绪,达观的人生境界—-试问一名十几岁的孩子如何要消化好几十年的惆怅和愤懑转化出来的精华?我是不明所以的,中心思想和词句赏析都是我依靠朦胧的感觉去做词语组合搭配—机械的。我不并相信我周围的人比我能高明到哪里去,至少大部分人是。

真理解的孩子是早熟,背下来套路的孩子是狡猾,拒绝它的孩子是童真,所以或许可以总结下理科生的世界多数比文科生的世界单纯。那些饱读诗书的读书人,到底对作品能有几分理解也未可知。这么多年来,我从未尝试思考过背后的意义,直到我背井离乡,直到我经历生死离别。情到深处请古人为我出头,恨不得想多翻两本唐诗宋词三百首。

到如今,那些脑袋里面只有四书五经古文观止的老古董也没有几个了。认识的教授阿姨也淡然地笑笑谈起她对研究生的基本功逐年无奈的放松,时代不同了,点点鼠标就能帮你展示你想要的词句,甚至模糊的搜索诗人,背景也可以让你轻松地搜寻到你想要的诗词篇章。然而,当你胸口愤懑的时候,你发现你不仅不能与古人共感,也不能自己发自肺腑的用文字或者语言来组织自己内心的波动,那个时候,脏字,网络用语,就成了你唯一的稻草。

我至今记得鲁迅的人血馒头,明白了那它的隐喻,也痛心疾首看到一群被关在只有一扇小窗的牢狱中的人们。我也明白,当年哥吃的不是面,是寂寞这句话,应该成为了死语;打酱油的变成了吃瓜群众,心水的变成的种草的,草根变成屌丝,白富美高富帅,尴尬癌,直男癌,绿茶婊,不知道再过几天就有新的词汇被富于时代的意义,然后讯速地被人们淡忘。我们就生存在这样的一个时代,但如何生存,谁都可以主宰自己的内心。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多好。

良宵易逝漫步吧少女

“好像就是一堆书呆子的中二病世界而已。”

 

把星座玄学放一边,冲动和计划的完美结合下在晚上的8点55分冲出家门,9点零五分已经取出预定的票子坐在电影院里了。四周都是情侣,下午还有充裕的座位的最晚场,抵达的时候中型的剧场里已经大部分都被填满了。我被两对情侣要挟在中间,感觉催生了一种奇妙的感觉。对于我和她们来说,彼此之间的界限和好奇,估计给这部动画电影作品更渲染了一种不一样的情绪。

 

大约是大学的时候,还是一个狂热的追星一族外加动漫宅人,但是已经过了最热衷的日子,因此我完全无法确定是在怎样的一个契机下接触到森见登美彦的世界。不过我相信,我一定是被这个名字所吸引了——四叠半神话大系。

四叠半神话大系。不觉得很奇妙吗?语言的组合,还是空间的想象,完全是互不侵犯的领域定义却被作者硬生生地粘合在一起了。四畳半-面积,神话-文学,大系-历史,光是看到这个诡异的组合就让人头皮一紧,无论你是否想要进一步了解,但估计都是很难忘怀的一个名字吧。

 

森见的世界对于我来说,是未可解。从OP开场时候的诡异颜色,再到主题曲不同寻常的电音,重复的曲调,节奏感强烈。即使不记得细节也会好像一个墨点一样,落在你心里。情节印象不是很深,网球部,前辈,少年,少女,宿舍(和式),还有最后,非常非常温暖的一种情绪,他们想碎片一样被我保存起来。我没有办法把他们粘贴起来,我更无法表达我对他们的喜爱——因为我并不是很喜爱他们,但是他们对我来说也不是精神垃圾,更不是转眼就会忘记的流行,所以被我一股脑的好像装进一个半透明的垃圾袋里,放在贮藏间里。我对他有了我自己的认识——怪异,晦涩,奇妙,光,温暖。

 

的确又是很难捏合在一切的一些东西。暌违多年,我没想到我竟然很幸运的还能够在电影院内见到他的作品。本来我是想要阅读原作的,越是不懂,越想明白其中缘由。还没有完成心愿,就有了刚刚的开场。

 

这又是怎样的一个故事呢?

 

夜短し歩けよ乙女——良宵易逝漫步吧少女

好像就是从小说之中随意截取了一个片段,任意任性的当做了题目。不过,的确电影中重要的要素全部都囊括在里面了。省略了标点,用的是古体加命令形,这太吸引我了。好像我真的被洗脑了,就和他一起走了。以至于从电影院出来的时候,我也不知道我看了什么,我只知道我又被洗脑了一次,电影的一些细节,一些对白,我想我很多都没理解,可是我却知道自己很兴奋,又好像很开心。是不是,森见登美彦用他特有的方式,好像一个别扭的小孩,想要把他所认识的这个世界的温暖和现实,用幽默的方式传递给每一个读者和观众?虽然是基于文字,但是又超越了文字和语言的限制呢?

 

这个应该就有导演的功劳了吧。毕竟把文字诉诸于屏幕和声音效果,是另一种艺术的表现形式。不过就好像伯牙子期,这部作品也找到最好的打开方式。中间插入的音乐剧的烂俗和幼稚程度,绝赞……黑色幽默和对现世的嘲讽和影射,绝妙,好像就是一堆疯子在制造一场闹剧——然而现实只是不同的展现手段而已。汤浅政明是新一代的新锐动画导演,我只想说,比起新海诚我更买这样怪才的帐吧。我想他和这部电影会和世界的角落一样,慢慢蔓延它的势头,我相信他会拍出更好地作品。

 

声音,花泽香菜是我很喜欢的女性声优,女性配女性的声优,她是我喜欢的第一个人,从psychopass到夜游少女,我能感受到花泽香菜不断想要突破自己声线和演绎角色的壁垒的冲动,声音和画面是那么和谐,但并不会完全夺取画面和剧情给你的冲击,不耀眼但是和谐。星野源的声音没有什么太多补充,一个素人和演员,完成的有70分吧。委员长的神谷君,声音真好听,特别有偶像气质,但也真的很让人出戏,因为实在太好听了太专业了。因为有素人的缘故,专业的声音如何和非专业和谐相处,应该是一些声优今后的课题吧?诚然,声优的工作并不是一定要延伸到现实世界,也不一定要为了非专业而委曲求全,不过如果说赚钱的话,还是拓展全方位比较好,毕竟请明星是今后动画电影的趋势。这又让我想到,如何忽悠人们去电影院看电影,当然是全方位立体式忽悠。这部作品默默地把这些要素都收集了。包括我看完电影之后,完全冲动的夹娃娃机产物。

想要努力的理解,全部的都知道,这不是我对这部作品的解读方式。读书的神没有降临在我身上不过我一样可以以我的方式解读这部作品。随着它的节奏,不要拒绝它,我想谁都感受到这部作品在冰冷诡异的色调语调之中隐藏的无限的温暖和光芒。

在我看来,看到黑暗继续前进的,才是活着的勇者。有黑暗的映衬白昼才能耀眼啊。先好好找找自己生活的光,一定有的。

先輩、奇遇ですね

 

追记。

原来本来就是一个故事同一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