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机和任意门

机器猫的这两样宝物,其实作用差不多不是么?前者是时间穿梭,后者是空间穿梭。

我觉得人类似乎一直以来都希望能实现这两个宏伟的目标,不论是现在的交通手段或者是在海里埋藏数以万计的光缆,还是视频通话卫星联网什么的,都是希望可以做到不同空间内同时间的同步。

任意门似乎更容易实现一些?那么时光机呢?

我总是做梦希望时间可以停下来,当然也许倒流会好些也说不定,但是永远处于同一段时间的无限循环则是一种上天的惩罚。所以,梦做到这个时候总是觉得还是让它就是个梦不要实现好了。否则接下去你也永远不知道要发生什么。就算你知道了后面要发生什么,也不至于停下来再重新来一次,当然现实不可能这样,可是你可以再做一次你想做的事情,比如,吃一顿你喜欢的饭,再看一次你喜欢的电影,或者再坐一次翻滚过山车之类的。

只是可惜时间还是在流逝的。某先哲说我们没办法踏入同一条河流嘛,做的事情还是原来的事情,但是心情,却肯定是不一样的。

就像26岁的应届生和22岁的应届生的心境肯定是不一样的。26岁的恋爱和22岁的恋爱注定是不同的,就算是同一个人,就算做的是同一件事情。没办法一样了,就像我现在吃姥姥做的炸酱面肯定和一直在家的时候是不一样的,就算是觉得天下无敌的美味,就算还是只吃两口。可能一样的就是味道而已,影响美味的心境却还是变化了。

从另一个角度来审视,我执拗的回到过去,反而不会发生任何改变,该发生的还是会发生,只是时间有先后,很多事情是不可能避免的,如果我固执地认为我回到过去就可以让我爸起死回生,让我妈不那么辛劳,让我不会成为夜市里的傻瓜,现在想想就是做梦。回到过去不可能阻止这一切发生的。

最后的结论是,当受力的对象是自己的话,做同样一件事心境总是会变的,但是该发生还是会发生,于是想做的话,想再做一次的话,其实何必计较时间,20岁做一次,30岁再做一次,40岁再做一次,肯定效果不一样。一门心思地后悔自己做过的决定,还不如利用那个时间多重复一下你喜欢做的事情要来的高效的多。

————————————-久违的分割线——————————–

如果受力的对象不是自己,回到的时代不是自己曾经存在过的时代呢?

如果真的有时光机,我曾不止一次地幻想过回到封建社会,回到清末,回到明治维新。如果说欧洲的文艺复兴是启蒙式的人本主义回归,我想近现代的亚洲如此的最初的曙光应该就是在日本的维新期吧。想看看梁启超是怎么办报纸的,横滨的港口,江户的老店铺,炸猪排和咖喱是怎么被发明的,日本人是什么时候开始习惯喝咖啡的。和服少女和欧式长裙的女子,也许那个时候才是文化最融合的时代吧。可以满足我一切想象和好奇心的时代。

有人说我喜欢日本,我很难否认,但又有多少人知道我喜欢什么呢。整洁的城市和有秩序的人流?随便吧,一个在北京混了20多年的人不会如此贬低自己的真爱的。我喜欢的是它还有些许后唐遗风的味道,喜欢的是它对于传统的那份坚持和传统对于新时代新文化的兼容并收。但也许这只是基于我对于过去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留恋。又或者我更喜欢的是,在很久以前,作为亚洲的一个小岛,日本承载过文化交流的诸多使命。请仔细看好,是很久以前,并不是现在消费主义先锋的Japan,这并不是崇洋媚外想要美化日本,如果没有明治时期的日本知识分子,欧洲的思想就不会传播至亚洲,我并不想讨论这件事的结果是好是坏,只是全球化这么一个时髦的词汇,你我,这个时代过去的时代都回避不了。该发生总会发生,只是时间早晚。现在中国,不也是资本主义繁花似锦的社会主义么?插科打诨即止,在如此的时代,日本成为了将全球化进行到底的弄潮儿和舵手。诚然,鸦片战争的日不落帝国也为我大中华带来了他们的文化,只可惜,那些是商业文化,是殖民地文化。而日本带给亚洲的,是近代思想的启蒙。单纯从明治期间来看,不是日本人强加于亚洲的,而是亚洲人积极愿意从日本人身上吸取的。

这样一个对异文化包容吸收并且积极传播的地方对于我来说,比野蛮吸收的美利坚和古老而顽固的欧亚大陆更令我着迷。我只希望能沉浸在对于文化的思考里。政治必然于文化有影响,但是我不想历史的教训和战争来打扰我陶醉于异文化传播过程的癫狂状态。

我并不喜欢现在的日本,也不喜欢现在的中国。说白了当下哪里都是一样,哪里都是无聊。走到哪里都是麦叔叔和肯爷爷还有星巴克女神,到哪里都是麻婆豆腐意面批萨拉面寿司汉堡包。。。我迷恋过去,迷恋没有我存在过的过去。

欧洲的话哪个世纪我都愿意去看看但是请给我的一个简易的厕所或者一瓶日本的厕所除臭剂。中国的话,希望我能成为挥着彩色小旗子的新青年的一分子,然后坐在教室里面读读四书五经好好羞辱一下大钊哥哥和树人大爷。日本的话,还是让我偷偷看看梁启超到底怎么和几任太太和谐相处,怎么教子有方,对了,顺便去鹿鸣馆偷窥一下传说中的那些日本的文化先锋,还有住在江户城根的天皇大陛下。

毕竟,我骨子里血液里总是消除不掉那几分大国意识的。这是地理和古老的传统赋予我的天赋,我不愿意割舍掉。北京对我来说,是家,是不用想,不用挂在嘴边,永远放在心里的东西。那里有我太多的记忆和乡愁,对于过去的留恋是我这辈子的魔咒。中国的文化更像是盘根错节的生命之树的根,就像朝思暮想的梦中的家园里那棵我可以倚靠的大树,它是我的取之不竭的动力源泉。中国的人不是龙,古老的中华文化才是沉睡的龙,只不过,也许它很难再醒过来。悲情和无奈抹去,总之那份深沉地爱情已经渗透到我的脱氧核糖核酸里面去了(此处的句式乃模仿梁启超大师所作,将似懂非懂的科学词汇融入到激情澎湃的论说文章里面)

日本,是一个值得研究和思索的地方,但我永远不会成为这里的一分子,也不可能成为这里的一分子,所以从最初到最后,我为自己设置的位置永远是旁观者。所以时光机的按键扭一扭,我也只是想在半空中,至多装个路人甲,然后偷偷地伸手尝一尝当时的美味足矣。

时光机和任意门,还是哪个都好,随便给我一个。反正我等着,等到海枯石烂地老天荒,旅行时候我一定会多加一份保险的,收益者是北京动物园的各位正社员的动物们。

S__623063

笔者最近影

无聊的紧张的无序的平淡生活

我已经好久好久都没有更新过博客了,也不知道有多少人还想得起来这个博客。但是无论如何,这个地方总是会让一直持续下去的。我还是希望再过个20年,可以指着各位宅说,老纸的博客从高中一直坚持到现在,卡,卡,卡。

重新开始的校内心理咨询还挺有意思的。说了自己那么多症状最后医生就总结到我们来改善一下你的学习和校园生活吧,其他的问题你在其他的机构里面去解决吧。OTL。。。但是这次我还是特别听话的让我做什么就做什么,至少她有认真地记录听我的话帮我一起努力客服自己的心理障碍。

虽然在等着看病的时候已经知道自己大概是那个【社交不安障害】的病,不过难得自己没有打断医生的话一直又听她把应激回避的事情又重复了一遍,说明我还是心中抱有那么一点希望的,这个从幼儿园就开始的心病如果可以在异国他乡得以治愈,我对岛国也许还能恢复一点信心。

其实这个学期没有上个学期那么紧张,还是和4月份一样的生活,然后准备投入到更加紧张的学习生活里面。周围的同学打工的打工,找工作的找工作,搞社团的搞社团,争取奖学金的努力争取。只有自己感觉像一团混乱的毛线一样被扔在一个角落里面,什么想法也没有。山哥在commons里说,你天天宅在家里,当然什么都不知道。盆哥也说,你在夹娃娃的地方怎么认识高富帅。其实我感觉这些话虽然很带有攻击性但是还是很中肯的意见的。大乐乐每天那么痛苦的生活但是还是很坚强滴去面对和战斗。

为什么没有干劲呢。觉得自己没有那个实力或者那个天赋所以索性放弃么。总是想剑走偏锋觉得还能再成功一次么?现在连自己的道德水准(唯一感觉可以骄傲的部分)在暴跌,也许即将伤害一个自以为看透一切但是在我看来和清纯处男没有任何区别的男生。。。我觉得我现在活的有点恍惚。

最近有什么可以感到开心的事可以持续两周以上?好像真的没有。可是我最近真的特别讨厌人家说我有一张死鱼脸。

我就是小猫的屁股不能摸,我就是女流氓你们又能把我怎么样呢?

我们不能把你怎么样,但是生活一定会狠狠地教育你。

IMG_3616

同期

GW=Golden Week

从日本传到中国的黄金周,感觉大家过节的模式没有什么区别。。。高速公路上堵车,购物mall还有奥特莱斯人山人海,观光地也没有什么区别。旅馆预约不上,KTV价格上涨但是还是依旧要等位,公园里面到处都是摆摊吃饭的人……

 

于是我也加入这声势浩大的过节队伍中。虽然我一直都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中间要上几天课,总之明天开始上课,要小组讨论是我唯一知道的事情。上周奖学金没有申请上,浪费了老师的推荐信,很失落。为了钱的事情纠结到差点放弃去旅行。但是我还是去了,和两个刚认识一天的朋友。从一个无人站出发,等一天只有几班的公共汽车,来到了久负盛名的温泉疗养圣地群马县草津。maru终于温泉出道了,热乎乎的,滑溜溜的,虽然山里冷风飕飕,但是全身都是冒着热气的。三天里开了无数次女子会,讨论了无数次未来,现在,过去。真开心能认识她们,以及她们无保留地接受。

 

昨天是同期的生日,一共6个人一起去野餐,拍照。昨天很美好,令我想起北京的朋友们。我这二十几年,一直浮游于大家的视线之外,但自己从来没有为这件事苦恼过,反而是没有被欺负过而感到幸运。更开心的是,我有好朋友,我有真真正正为我开心为我难过为我排忧的朋友。听了大家的际遇,我才知道上天有多么的眷顾我。所以,也许别人不明白,但只有我知道我要多为我的朋友付出和着想。

虽然我不知道自己到底是不是爱自己,可是我认为我应该是爱着大家的,爱着身边的所有人和事和物吧。

 

上次征集了大家对日本人的看法。大家好客观啊,没有什么诋毁的词还是真扫兴(烟)其实我想,我身边的朋友,大部分应该是差不多的想法。有个模糊的概念,有个共同的历史的集合回忆,再加上和媒体的接触,形成了自己的观点吧。

这次来日本,我对日本人的看法开始深入了,果然一年时间,真的没有太多的收获。

日本人是冷淡的,是温柔的。是彬彬有礼的,是阴暗潮湿的。随便可以动情,随便可以绝情。吃苦耐劳是老一辈的事,悠闲度日是年轻人的追求。国家没有希望,自己也就随波逐流。只要和大家一起,不让身边的人迁怒于自己,就可以安身立命。无论年轻再如何疯狂不羁的人,最后都要进入一种模式,回复到社会所认同的正常轨道里面去。

接下来的日子里,主要会例证上述看法。大家等照片啊啊啊啊~

高科技和老古董

情人节的北京牛饭
先报告一下情人节的面基活动圆满结束。=v=
我是如此滞后的一个人以至于越来越觉得能认识新的朋友很开心,能认识有相同爱好的人很开心。不过有的时候看到新朋友的时候,总有自己是不是跟不上时代的想法,虽然年纪差不了几岁,但是觉得心态和想法已经有个一条大沟。好在大家都是好人,愿意带我玩哈哈!

于是发现自己以前是个感受不到快乐的人,没办法承认自己快乐的人。在自己追星很快乐的时候也不知道自己其实很哈皮。现在呢,大家一起看DVD傻乐傻笑很开心,前几天的韩国旅行也让我很开心,虽然发生了很多小意外,但是我还是很开心,我记住的都是很开心的部分。人要活的阳光一点,恩恩。

回归到正题。今天看到nyt上面有一篇报道是关于fax machine的。不知道中国人对于这个传真机是什么概念哈,至少我觉得它没有普及到各家各户。然而,就是这样的机器,已经成为了某些美国人的收藏品。我还没怎么用过(除了在做CATTI的时候连接到传真机以外),而且总觉得这个机器很神奇,放进去,那边就传出来了,而且国际的也可以耶!

日本去年在传真机上的消费是117000000美元。100%的办公场所有传真机,45%以上的家庭拥有传真机并且使用传真功能。想起来,顺子妈妈家经常会不时地收到传真,就在电子邮件这么普及的今天,因特网的便捷还是无法撼动传真机在日本人心目中的地位。

日本可以号称是全世界数一数二的高科技发达国家,不过他们对于传统的固守有时让作为外国人的我摸不着头脑。传真就不必说,几年前还经常可以看到拿着一次性相机的高中生在大街上走动(中国人那个时候是数码相机,现在是单反)。还有录像带的租赁业务,也是近几年在发展蓝光技术的时候慢慢才淘汰的。一面是电视新闻里面隔三差五的报告新科技产品研发的成果,一方面大部分日本人的生活节奏和生活习惯被维持着。

那么他们的发明究竟是为谁发明的呢?初衷并不是要盈利而是想让自己的生活的更舒适,更便利吧?但结果是能够接受的国人却少之又少,虽然电视上大力宣传,但最后,他们还是会回归到自己的生活轨道上。就像我一直所强调的,它一直都没有变化,也就变得没有活力。

年轻人,不管再疯,到了某个年纪,一定会收起那副不羁的行头,换上正直的西装,为生计奔波。这就是日本,没有生气的日本。

不过变化未必就是好事吧。生命在于静止,王八能活好久呢,是吧。=v=

我看奥运

听着像不像中小学生的演讲题目或者高中生的作文全国大赛的题目?

不过我确实想对于奥运的开幕式和这几天大家在微博上讨论的话题写一点自己的看法……

看起来特别老套的开头……没办法!我是为了考试!!!虽然考试没有“写博客”这一项,但是全部的全部都是小作文啊大作文……

首先先说说开幕式。今天早晨在半梦半醒的状态下看了自己鬼使神差地录下来的开幕式,无删节版的。我看的松散,导演排的也松散。我对于开幕式的整体感觉就是,这的确是按照英国人的意思办出来的具有英国特色的开幕式啊。英国人的所有优秀的值得炫耀的部分几乎都没有落下淋漓尽致地被展现出来了。各个时代的不同的特色,各个时代中的名人,都在开幕式上露了一回脸。虽然全世界都认识这个曾经的日不落帝国,但今天全世界又重新认识了它一下,借由奥运会的形式。

微博上有不少网友在把伦敦开幕式和中国开幕死相比较,说好的人很少。而且不仅拿出海外游子的评价,连土生土长的英国人都被搬出来扮演了一次用在我国的语境会被称为“汉奸”的角色——强烈深刻批判本国的奥运会。诚然,这样的人,在哪里都有,受众的分布也永远会像斯图亚特=霍尔说的那样,有抵抗的,有折中的,也有妥协接受的。因此这样的行为只不过能证明的是某一群人的某一种看法罢了。到底开幕式如何,各位看官心里自有分寸。对于我来说,奥运会的开幕式,只要把本地本国特色展现出来,这就足够了。至于哪里比哪里好,哪里比哪里不足,多少年才轮回一次,其实也没有那么重要不是么?我觉得伦敦开幕式很好,但并不等于我不喜欢北京开幕式,雅典开幕式,悉尼开幕式,每个地方都是不同的,奥运会的开幕式在不同的国家举办,抛开后来渐渐成为主要考量因素的经济增长以外,最原始的也就是所谓增强某一个国家的凝聚力,让世界认识这块土地,不是么?所以,就算开幕式里面夹杂着宣传政绩的NHS,医保政策难道不表明这是导演或者市长的可爱之处么?明眼人都能懂的事情,不可能导演会不知道,但或许这就是他们心目中值得骄傲自豪的地方呢?用自己国家的意识形态去审视其他国家其他区域的事情,得到永远是你想要的结果。另一方面,北京奥运会上动员的大量武警战士,消耗的人力财力,不也是一种共和国民主集中制的体现么?那也是我国特色不是么?那也是伦敦人英国人想也得不到的壮观场面,虽然我不知道人家到底喜不喜欢。

虽然有时不能完全了解其他国家人民的思考方式和风俗传统,但我是很喜欢北京开幕式最初的那个倒计时的场面。毫无疑问的,那是只有中国人才能做得出的恢弘场面,那种团结的集体意识是动人心魄的。北朝鲜虽有意志但缺少艺术性熏陶和充足的财力支持。我以为那个时候的确让我有一种民族自豪感,那是只有中国人才能做到的,中国的军人才能为国家做到(无讽刺意味)的伟大的付出!后面的泼墨山水画也让我记忆犹新。唯一让我觉得有点遗憾的是,我并不太喜欢北京的点火仪式。相对的,悉尼的水中点火,以及希腊的骑手骑马登上火炬台马儿险些摔倒的场面,都深深地印在脑海中。没错,每个国家,每届奥运会开幕式和赛事,总是有值得我们记忆的地方。伦敦奥运会,莎士比亚的名台词让我为之心动,有机的乡愁的田园风光,19世纪的工业革命,20世纪疯狂吸收美国大众文化的工人阶级的后代们,这些历史阶段都让人历历在目,提示着英国作为传统的资本主义国家,它的每一步的发展。而我也惊奇地看到了曾经柏林爱乐的首席西蒙塞缪尔和憨豆先生的配合,披头士的演奏,万维网的创始人,这些也能让我感受到英国,他曾经有过那样令人着迷的魅力。

那段朗读让我想去读莎翁的原著了,啧啧,古英语……

钢铁时代,工业革命,你带给了这个世界什么……

 我还真不知道www是英国发明的,美国人发明互联网的倒是挺有名……

很多人都说现在英国已经不行了,尤其是年轻一代。朋友在纽卡斯尔?也是如是说。但开幕式上,我发现导演运用了大量的人力,他们并不是为了表示出像中国那样的整体感,而是让我有一种每个人都有不同,大家聚在一起的一种人性关怀。说到人性关怀,导演让很多残障人士也参与到开幕式中,看到他们激动开心的面容,你不能不钦佩导演的用心。同时,让我看到希望的是,这次开幕式里面有大量的儿童参与了表演,孩子代表着希望,有孩子就有明天,有希望。如果我所说的一切还没办法证明我所说的人性关怀,那我只能认为你的理解和我有偏差。最后,众人一起点燃火炬的方式,是不是也让人反思一下,在资本体制中个体自由的环境下,市民或者国民是不是也要考虑为社会一起做出点什么。

开幕式各有千秋,各位看官没必要那么认真,白岩松师哥也得允许他爱国。但我多看越南菲律宾日本几眼也不能把我当场剐了我的双目给我扣一顶叛国的帽子不是?

 

再谈到比赛,其实所谓体制,哪个国家没有体制,我就不信别的国家没有体制问题。写篇论文搜集资料大量论证的结果说不定中国特色还是有可取之处。运动员沦为牺牲品,在中国做事,凡事要有个心理准备,大家都是茶壶里煮饺子——心里有数。当然,我完全不反对有人拿这个做文章,毕竟捅出来就有改变的希望,但我只愿不要让当事的运动员再次受到伤害。大家都知道,经济发达的地区,体育实力必然强劲。为落后的地方安排一两个名额本无可厚非,但是要懂得变通,当下是省之间的调和重要,还是国家荣辱重要。其实对于国家来说,当然是前者,所以当事的运动员就要做好心理准备,既然有机会就去,想再多也没有用。不过没去的人也的确该喊冤,尤其是在中国体制下,不出成绩就没有出头之日,运动员是吃大锅饭而且还好死不死的几年一次的看绩效的公务员,丢了机会谁都难受。来了没出成绩的呢,抓紧联系,说不定几年之后又是一条好汉子呢。举重队的事件也只能证明领导的愚蠢罢了。

体制的事,我们在内,但不在核心,所以永远不知道到底是个怎么回事。当然,如果体育总局愿意把全部流程公布出来接受人民检讨,说出自己的理由,也不一定是件坏事。遇事不要躲,关键要看怎么处理,正所谓,公关危机嘛。

中国的事基本上想说的都说了,本来重点要议论一下所谓的运动会。应为的翻译是游戏。人类从远古开始就一直酷爱游戏。索绪尔,罗兰巴特的语言学和神话学都明确地说明了我们的社会就像是一场游戏,我们各司其职,构造清晰。但是人类偏偏更向往这种重新制造出来的规则下进行的所谓的竞技。在游戏中,参与者获得了表演的机会,和他人竞技,同时也和自己竞技。而观看者,也获得了临场感,将自己的真实情感带入到比赛中,释放自我,但不具有任何的危险性,是最保险的娱乐和放松方式。尤其当大众媒体,收音机,电视机,转播车,转播卫星的发明,让不在现场的人也可以获得和在场的人相类似的感情。但是通过媒体接收到的信息,也是二次的情报,摄影机的角度,解说员的语调,每个镜头的处理,都带有一定的目的性。媒体前的观看者也许会遗漏掉他们本来关心的部分,而不得不追随着镜头和声音去感受他们所认为的真实。

 

歪不下去了。。。早上翻译成日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