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秋天拖延症犯了

前几日听到广播说,今年冬季比往年晚来4日。等等,是秋天还是冬天?上个月呼吸着清凛的晨间,顶着无论深浅都湛蓝到让你怀疑你此刻的地理坐标的天空,阳光晒在脸上也不知道是风吹的疼又或是晒的刺痛。我以为这就是北京的秋天了。然而一阵阵暖流包围着我们这座小热岛,天不透了,变成了一团不分颜色的洗干净的但永远回不到曾经的脏抹布,叶子终于找到机会奋力追赶着那份透明,无奈没配合好,枫叶正红,银杏叶正黄,大风一刮管你几百成千上万年的树叶都要扑簌簌落下啦啦啦的在地上打转铺成一层厚毯,这样层次感节奏感最分明的金秋,因为打配合有了时间差,互相打了半个折扣,令期待又一个诗意橫发季度的我,半天都要看天看树叶呆滞度过。

11月的秋天就并不美丽,再好看的颜色放在脏布上,你都要探三探。翻开手机相册,无意间发现自己是个摄影发烧友。暗搓搓地发一堆旧照心里想着当年如果再有点勇气就不至于这碗热饭非要时过境迁地冷炒新吃。

时光荏苒,我会更加珍惜每一个瞬间,再长的镜头,其实也只不过是个【瞬间】。苏轼展午门古建展,我还一如既往地对展览半吊子兴趣,工作还存在墨笔五四桓那样的无限改进之处,而写东西评职称的压力就突然和母亲毫无预兆的夺命催婚令乘着同一股波浪一股脑儿(注意这个动词形容词)地向我奔来,都想夺取我的脑内高地。彼时我的蔬菜邪教书还差三页的特别鸣谢,新的咖啡翻译书合同又要签单了,等一下,还有激发我斗志的法语课….

我也不知道在干什么,我还有另外很多个模块运算着不一样的事情,对一些事一些人着迷,为身边的一些事一些人而正在加筑高墙避难。等等我还没到35,甚至没到33,为什么我活出了一种37+的威逼感呢。

未婚,离群的性格,管不住的嘴,为某些人和事疯狂迷恋,还放任自己享受这个状态。这么看我的确有点难收拾了。好在,有文字,有音乐,还有二次元的精神食粮,我能勉强愉快着朝向远方。

如果说数码宝贝最后的进化是导演和原作者一个善意的提醒,那么未来的未来,使我看到了一个真实又梦幻的现在和以后。细田守这位导演的变化令我咋舌。当年那个画面一塌糊涂、剧情莫名其妙的让人恼怒地观影体验,让我错过了前几年他的作品。冲奥冲的合情合理,日本的动画导演,在离开了大师们的加持和大IP忽悠人的商业效益之外,这种不温不火一直走着自己的路坚持拍摄自己的主题不断摸索着的态度,令我惊喜难当。没错,姜子牙我哭了,数码宝贝我也哭了,这部全程尿点最少的片子,使我的心盈润了。数码宝贝的樱花烂漫,预兆着并非国人所想的绚烂似幻的美好景致,同时它输出的还有那随风而过,在一刹那间绽放自己的所有然后消散殆尽的寓意,是日本人崇尚的“哀れ美”的表达风格。

你我年少英华似锦,于最灿烂之时消散陨坠,那是多么伤感而脆弱易碎的凄美佳话啊。它散的彻底,却不惨烈,以至于让人们都忘记了他们的结尾。

一定能相会并不是告诉你下一波预告,有彩蛋传统的动漫剧场版,最后在最明亮的时刻随即消失在荧屏,从我的角度看,很难将这个构成划分在“希望”的HE之中去。面对逝去的一切美好,我们只能前行,未来必可期,却未必是意料之中。

最后的进化的导演和作者并不想把回忆杀的青壮年再骗到梦境里自我洗脑,再炫酷的打斗,再多的曾经如数登场,都无法改变我们再也回不到过去的此刻。所有人都应该像勇气和友情那样,在落樱缤纷间,带着经验和微笑,努力抓住最美的记忆,然后用最是自己的自己向远方致敬。

人性的温暖则是未来的未来最为关注的。细田守扔掉了那种牺牲的哀れ美,拍出了最最最最日本的一个面——淡。

天马行空的亦幻亦真的穿插,再也没有那种生硬感了,在每一处你认为要有矛盾大计划爆发的时候,都用一股涓涓地暖流,抚平了一切,以至于你在抵达故事高潮的时候却忘了你在等待着这一刻,你随着他飞舞穿梭,把一个家庭的爱情展现在你的眼前,当你姨母笑的时候,却发现故事的核心问题被悄悄地消解了,开头和结尾一样,又是那么平淡无奇地一些场景和对话。

有人认为他不是好的故事,我说比某些建筑工程界大的商二代,强行输出他的中二扭曲世界观要让我一个三次元现充舒心的多。虽然之前和琪讨论过,导演本人的性格和观念是否需要植入到作品中(当然,没有的不是不会输出就是压根没有)。我的结论是小时代总比逐梦演艺圈要出色。奇怪的是小太监的东西我并有代入感,但包工头二代的作品充斥着他太过于肤浅的意识。

这时候我必须要抬出经验论。先验的状态之前,是你要积累足够多的结果报告,导出你的假说。无疑,小四的拍摄就阐明这一切。那种骨子里的自卑和伤痕,对于完美人类和人格的向往,向童年曾经渴求却缺失的物质与金钱寻求安全感的依赖,还有类似日本人但依然还是中国小四的青年疼痛,他的镜头,对白,人物,一切的一切都指向了这样的一个人。

包工头公子的表达让我看到了一个只在二次元内认知世界从未有勇气面对现实的痛苦呻吟。极端的天气极端的世界,不是世界沉默就是爱情沉默。其实我们都明白,二元对立的论点已经在10年前开始变臭,当我深切地意识到后现代哲学正在今天每一刻时钟的秒针里散发出它腐烂却又令众青年狂欢尖叫的黑紫色味道。我以为那只是一种酷炫地哲学理论但真未曾想过它的生命力的汩汩脉冲。解构主义预言实现后只留下震惊无措的我。我不是不能理解这位新锐,因为与我这般年纪的人们,都明白他不过仅仅是把他十几岁的执念放给当代的人看,而再面对这样的情景,就像我知道数码宝贝不再回来是一样的,这个世界有我们必须要面对的事情。

逃避的终极形态,就是和自己的精神小怪物独自起舞。有开心和痛苦,有光亮和黑暗的世界,它的善意和美好,才能让我们倍加鼓舞,温暖如春。

希望今年的秋冬,我和这个世界的全部,都安然无恙。

300年以后的日环食

早早地极不情愿地观看了这次睽违25年的日环食

太阳果然是万物之源,那个光芒即使几乎全部被月亮挡住但是还是无法用肉眼观看,差点晃瞎了我的狗眼。。。

不过,这种兴奋的心情好像很久都没有了。观看日食的经历要追溯到小学了。在附小的在备用的教室(人大原来的食堂)的某间小屋子前面,大家争先恐后地买观看日食的小卡片,2块钱。星期日去上画画兴趣班的时候,坐在妈妈的自行车后面,完完整整地把日食的全过程捕捉到了。

正如某人所说,接近科学是件令人兴奋的事情。当然高中为止一直以理科生自居的本人(本来就是)来说,科学是日常生活中不存在的东西。尤其是现在长大了,发现之前学的东西和现实生活能联系起来,的确让人感到一种成就感。这种感觉,比高考的时候做的应用题要不知道强多少倍。

原来科学是件有趣的事情。离开了理科,我觉得几乎所有物理化学生物的知识都是那么有意思,并不是想反对现在的教育制度和高中的知识体系,只是单纯地觉得开心,能够知道那些东西,对于现在的我来说,有多么的重要。

科学(广义上的)是渗透到生活每个角落的东西,但是能理解文学的人,使用文字的人,却是极少。与我来说,懂科学的人远比懂文学的人要多的多。

今天拜读了前辈写给某杂志的文稿,关于南京和东京,以后自己的成长经历和对历史的看法。果然是前辈,我是这么想的。扪心自问的事并不是前辈的看法对与错,而是,我能做什么?

这么说一定有很多人无法理解,前辈的日语水平和思想,让我不禁反问自己,自己的写作水平,换做中文,我能不能表达出如此丰富的内涵,把自己的想全部呈现在大家面前,感同身受做不到,有所触动也好。

于是想到这个博客,自己一直执着于用中文书写,也许有那么一点自己都未察觉到的心意包含在里面。我不想抛弃自己的母语,更不想脱离母语的思维。正是因为中文,汉字,才有了现在我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我的意识形态是从汉字开始建立的(当然这个说法待商榷,过于结构主义),就像无法舍弃家人一样,它是我人生的一部分。

从高中开始我一直困惑于自己的写作水平。虽然考场作文一直得心应手,但我却一直不能认同考场可以真正评判一个人的文字能力。大学的时候,终于情不自禁(殴)地向写作课的老师吐露了自己的心声,结果老师的给出的答复是,语言朴实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将来可以往乡土文学方面发展……

虽然我对于小资派张爱玲式的那啥小太监式的写作不敢奢求,但也不至于一杆子就把我支到大地母亲的身边吧……我没有生活经验啊……最后写出来的东西要不是像知识青年下乡没有知识,要不然就是像农村青年进城啥也不懂……

其实这也是我当初决定向报道方面发展的原因,觉得自己驾驭文字的能力实在是太差了……所以,对于报道这种事实大于一切的文体来说,一切的文笔上的瑕疵都可以被一个惊天消息爆炸新闻掩饰过去……

遗憾地是我没有想走到最后(至少现在是)……比起文笔上的问题,媒体人这种工作让我敬而远之。但我还是想写点什么,想留下点什么……即使没有华丽的辞藻。

说不定哪天我的用词变得丰盛了,逻辑变得流畅了呢。

20120526-151954.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