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印象1

原来总是听妈妈说,上海“没文化”。这次我感受到的,不是“没文化”的上海、而是“新文化”的上海。

第一天的外滩一天安静的不同寻常,第二天的外滩又回到了记忆中的旅游景点。万国建筑博览群,比起历史文化名胜的铜制的国家级认证,大家对平时不熟悉的东西折衷的石头建筑,还有巴洛克风格的窗栏门洞更感兴趣,管它什么和什么,照相好看就可以了。

我想看的更久一点、这些被修葺一新的“老建筑”、往日有着什么样的风光景色呢?相比当时、能够在这里的街头走走就是一种时髦新潮、更别说扶墙摆摆姿势来几张民国照了。英国总领事馆变成了“百达翡丽”的旗舰店,走进这样的历史保护建筑内,选购世界上最昂贵的表、被最优质的人员服务,没有比这个再能体现自己身份的了吧?对于新钱的金主们,再去网红店farine喝个咖啡,最后去外滩十八号或者八又二分之一吃个意餐,透过大大的落地窗一边看江景,东方明珠的绚丽灯光,或是隔窗路人投来的艳羡眼光,都能使人迷醉在这里吧。

和平饭店里的爵士乐酒吧,我听到歌女唱起,夜上海、夜上海,你是一个不夜城。我看到胡子胡子雪白的爷爷吹奏起跟随他几十年的萨克斯风,喝着一杯桂花花雕调制的大都会、,似乎我能感受到那么一点点,上海的文化。

中共一大会址的周边新天地,已经成为三里屯的对照物。酒吧,设计,洋人,在整修精美的石库门里,弄堂里,营造着最先端的中国。每个露天开放的卡位里,总有那么一些在哪里都似曾相识的脸,什么样的店,也总会有穿金戴银,脚踩过膝麂皮长靴,手拿羊皮小包的欧式大双,兴高采烈的聊过一下午,对了,他们不拍照,也不自拍,这些拉低素质的事情,是外地人,和没见过世面的人才有的举动。我一路低垂眼帘,生怕被看出脸上怯生生的面容和不怀好意的微笑。

田子坊是最后一站,南锣鼓巷,他们好似一对双生姐妹花,南美应和着。努力想要提升自己的八线来此打工的少男少女、和平价连锁鸡排店奶茶店、热情着召唤游客和初来乍到的年轻人,企图让他们知道,上海欢迎你们。拉客的餐厅,氤氲的水烟雾,吵闹的人声,还有在二楼厕所门前水泥楼梯上摆拍的朋克哥特少女,我知道我进入了另一个上海。它也是上海,它必须不是北京。喧闹的人声和扎眼的霓虹灯招牌,二层还有尿布和内裤支出杆子晾起来。有几个出口通向小区,小区安静的不成样子,并且伴随有娘扣的尿骚气味,好像,我又看到了另外一个上海。

静安区,虹口区,马勒别墅静安寺,鲁迅故居,内山书店。更有徐家汇天主堂和传教士办的印刷厂。我后悔我应该再做打算,重新审视这个近代中国的发祥地之一的地方。

近代史被称为屈辱的历史,但如果不是列强强行输入商品和文化,中国、或许和全球化和现代化的距离要比现在大得多。历史的车轮没人能阻止,我们需要的是保护每个阶段的记忆,不论是好的还是坏的。如果照单全收,必定会阻碍城市的发展,但是引导人们正确看待历史、和历史的痕迹、又是事在人为、功在千秋的美事。

我的思考还有很多,但我不得不说,我对于感受的输出只是在萌芽阶段,希望看到这篇文章的人,有想法的人,不吝赐教。 也行还会有上海纪行2,也许是老城区,也许是美食,让我们共同期待,拖沓的博主能够振奋精神,与时具进,不忘初心加油干好每件事。

4 thoughts on “上海印象1

  1. 很期待和你一起去并边看边讨论,我认为上海的历史可以看作是近代中国的代表,上海的现在状况可以看作是是当代中国发展前列的代表,但上海的文化,不是脱胎于中国传统文化,上海从一个小码头到大都市,基本上是一个一出生就被百家养,吃百家饭的状态,上海人的拘谨慎重,守规则,都与儿时的经历有关吧,在人屋檐下,必然不敢造次放纵,务求不被人指责挑剔,即便创业也是立足于一点一线而不是一面,形成格局不大但精致的结果,加上近代工业工业的推动,产业工人集聚,工业化生产需要各个环节的配合,每个人只要做好自己点位的事即可,使上海人的特点进一步得到巩固,估计冒险游戏事儿上海人是不做的……

  2. 虽然上海是冒险家的乐园,但查查历史,估计上海土著人民冒险的不会多,可能浙江其他地方涌入的人倒是在上海创出一片天地。我没有研究过上海历史,感觉而已。
    突然觉得上海文化是混血的感觉,只是出身的血统占比比较少。

回复 妈妈 取消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