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穷可以带给人什么—狄更斯《圣诞颂歌》追忆

怎么都是这幅图

 

看了狄更斯的圣诞颂歌和新年钟声,里面充满了对于穷人的人道主义关怀,无情地鞭笞了万恶的资本家剥削穷人的丑恶嘴脸,也充分美化了贫穷却不失美德不忘主的恩典继续乐观积极生活下去的穷苦劳动者。但是生活在这个金钱社会的我却体会到,贫穷只会令人变得更加贪婪,或许自私,甚至去压榨自己的同类(虽然在各个层级都可能发生),贫穷只会令少部分人安贫乐道,让少部分用比较正规的途径去改变一些自己的人生轨道。那些飞黄腾达的人,除了机遇和运气的垂青,更少不了血汗艰辛付出,其中或许还包括刚才提到的不择手段。

现在的中国社会是笑贫不笑娼。锦衣玉食五彩斑斓的生活,总散发着七彩的光芒和奇异的味道,总有一种摄人魂魄的鬼魅气质。

人就是深知自己的贪婪,贫穷让多少人充满暴戾,扭曲了身心,透过贫穷这两个字,看到的天空都仿佛更加灰暗了。对于那些被动接受命运的,

我知道,人总会衰老,生死由命,没有人能与时间为敌,横竖都是消失在这广阔浩瀚的宇宙间。再华美的服饰,再精致的珍馐,包裹的依旧是日渐孱弱的躯体,即使拥有不老的容颜,你的五脏六腑和骨架都会默默地宣告你逐渐走向死亡的事实。更何况,你那无法被雕琢的灵魂,是用任何外在的手段都无法丰腴充盈的。纵然读万卷书,傲视群雄,灵魂和心灵,永远是最纯粹和直接的。它们不接受任何修饰,拒绝你改变他们的本来面目。无论他们在一生中有过无数次的冲击的和变化,但他们永远保持着他们最初的形态。

一个乞丐和灵魂,和一个伟人的心灵,一个吝啬的资本家,一个诗人,一个村野的老妪,在他们离开这个世界的那一刻,我看不出丝毫分别。

戊戌年:悲伤只是不愿意面对现实的借口

人只能背负着过去的回忆来证明今天存在的意义。其实无论怎样分析,都必须为当下服务。如果了解了自己的内心,就一定要知道怎样才能完善自己。

无论你是选择阅读古籍,以史为鉴,或者是选择阅读西方译丛,从外部理解自身文化,又或者是读心理、读哲学、读宗教宝典,完成内心平静的过程,都是希望这一刻的自己,能够比上一刻,和这个世界更和谐地相处。

我相信生离死别也一定是这样的一个过程。这是一门人生课程,绝不是任何一种先验性的行为,即使你为自己做多少功课,都无法阻挡痛苦的潮水把你吞噬。就好像要窒息一样,看不到水面上的光,令你无法呼吸,甚至发不出任何声音。

姥姥的离去,这个悲伤的事实悄悄地笼罩在屋内。好像谁都不愿意主动提起,偶意提起也只能换来一阵尴尬的笑声、紧接着便是仿佛令人逃跑一般的死寂。在我眼中是如此的,春节里的主角不在,这台戏还必须唱下去。姥姥总是坐在里屋靠近大卧室门口的床上,看着人来人往,她的脸总是挂着笑。她会张罗着打扫收拾清洗擦玻璃,也会拿着绿色的破旧电话本不断给亲戚们打电话。姥爷总是悠然地陪在她身边,虽然不说话,但姥姥总能拉着姥爷问两句,姥爷也乐于和姥姥聊一些旧识的事。姥姥也会认真地看体育比赛,冬奥会没有她的关注,我好像少了一个聊天的对象。

姥姥还会在三十儿拿出她的新衣服,问我们好不好看,帮我们装压岁钱,等着我拿着炮竹去楼下辞旧迎新。即使我坐在客厅里,我总希望,墙后面的床上,姥姥就好像原来那样坐在那,看到我微笑。

没有姥姥,这个年,索然无味。我爱我的家人,但我知道,我依然很难离开这个阴影,原来最最没有接受这个现实的,不是我的家人,而是我。在这两个月里,我没有眼泪,我要和平时一样过生活。但是我很害怕过节,过节就会想到姥姥,想到姥姥会怎样操持这个节这个年,因为今年再也没有人要求我放炮要求我穿好看的衣服,要求我开开心心的了。

我甚至没有看完春晚,没有看tfboys就躺下睡觉了。低烧高烧侵袭了我,让我在每一个假期夜晚都辗转难眠。初七的夜晚,我透过中厅厚重窗帘的一道缝隙,看到了小区内偷放的烟花在空中绽放的影子。忽明忽暗,接连不断的缤纷色彩,这是我今年第一次,看到绚烂的风景。啊,春节已经结束了。我不知道我这个所谓悲伤的借口,还要持续多久。

【追悼】我的姥姥

姥姥刚刚住院的时候还比较有精神


我的姥姥就这样离开我了。

妈妈对我说,我没有妈妈了。我看到伤心欲绝的妈妈,找不到任何能够安慰她的句子。我只能抱住她,摸摸她的脑袋,听着她在我怀里抽泣。妈妈已经快到花甲之年了,虽然大家都说,84是喜丧,但我看到花白头发的妈妈痛苦的样子,我觉得喜丧什么的,都是安慰人的话吧。而且是特别苍白无力的那种。

姥姥在离开之前在医院里度过了最后的日子,因为很多原因,重病的日子里我只陪伴姥爷和妈妈探望了两次。并不是想要做一个不孝的子孙,我只是很懦弱,还是像一个孩子一样,本能地拒绝看到姥姥虚弱的样子。不断地为自己找借口,而那段日子我也确实很忙碌,工作日不可能下班跑去天津(现在想想有些后悔),周末的时候还很忙需要加班,“自然”地避开了看到姥姥的每一个瞬间。我知道姥姥的病这次很重,我也没有期待什么奇迹发生。恶性肿瘤骨转移并且扩散到肺部,即使没有医疗常识也知道是病入膏肓。

无药可医,治病不救命的每一个日子就这样突如其来的降临到我家。这样的日子让我回忆起小时候为爸爸探病的日子,我不想看到一张病怏怏的脸,一个曾经活力四射的可以为我遮风挡雨的人,在病魔的摧残下丧失了形状。

姥姥在没有人守护在床边的情况下离开了我们。这比我想象中甚至轻松一些。姥姥太爱我们了。没有电视剧中弥留之际的遗言,她或许不想任何人难过,任何人在她身后不好过。我爱我的姥姥,我相信她是爱我们的。

我想我会找出很多照片贴在这里,告诉大家我和姥姥的故事。我不想忘记姥姥,姥姥也不会忘记我们。

姥姥我爱你,我想你,我想你知道,我不是不在意您。请您原谅任性的我,最后这一次。

[杂记]岗上培训总结

每天进宫出宫,天天像做梦一样,是不是前世就是个宫女小太监,转世托生最后又回到这里。郭小四写过,我记得安吉丽娜朱莉也说过,但是他们都从未真正体验过宫中的生活。

其实我也没有、必须没有。只是每天看着钥匙房分发钥匙包,时间一到各自开锁打开水,然后进入到宫中模式。

宫中模式分日常生活,重大事件,人际关系等很多方面。今天我想谈一谈日常生活这个话题。

很多人想象宫中生活旱涝保收混吃等死轻松愉快,但事实上宫里的待遇就好像宫中流淌的时间一样、恍若隔世。鳞次栉比的高楼中每天忙碌不知疲倦不知如何停下来的白领金领丽人,又或者是迷醉在机电院太古里声色犬马的花蝴蝶贵妇,如此的生活想用宫里的赏钱过活,只能是兔死狗烹以卵击石的效果。宫里散的银子,只可以在宫里过的舒适安逸。

宫里的事也是不胫而走,人传人,一传就停不下来,人尽皆知。只不过今天哪位政要要莅临和今天宫里的母猫又生了一窝小猫崽、还有工会今天卖榴莲,引发的效果是一样的而已。

每天看着日出日落,云卷云舒。勾心斗角,波涛暗涌的每天也跟着循环往复。

记起那天签上名字的合同,那种激动的心情,同时又无限感怀的自己。每当抬头,总是雕栏玉砌,亭台楼阁,明黄碧绿的琉璃瓦覆盖的重檐庑殿顶,大龙吻,屋脊和小脊兽映入眼帘。天空中总有那一抹明亮的颜色,总有龙和仙人瑞兽静默地守候在头上。时常想长长地舒一口气,然而总感觉变成是深宫内幽怨的叹息,于是只能默默地抬头望着天,然后低头看着脚下的路。

初来乍到,望事遂心顺意,愿己气定神闲。

[笔记]这个时代的精神病人格

这个说法看起来很带有歧视的色彩。但是阅读此书你并不会认为作者把神经病者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而区分对待。我们这个时代的特点导致了这个社会中普遍的价值导向,因此我们可能因为同样的焦虑而产生不同的症状。然而所有的症状都是来自于对他人的或事情的敌意以及内心的需要的压抑,而压抑又不断循环往复,通过不同的想法和偏执的行为方式来表达他们的焦虑。

同时还讨论了 逃避竞争、负罪感、受虐倾向的问题,继而推而广之、将神经病症的人群的共性上升到时代,社会和群体意识—-即软弱和恐惧通过享受痛苦而释放,而这种释放的行为则主要来源于想要依赖群体或者更大的感情从而降低个人的压力,麻木自己的神经。也可以说是一种从根本上也否定了弗洛伊德对于神经病症的推测全部源于生物学说的思想。即时代和社会对于一个人的人格发展和造成人格障碍可以造成诸多类似的问题发生。

我从这本书上看到了很多身边朋友的实例。然而这并没有解决我我自己的问题以及她们的问题,读完这本书我才发现,卡伦霍妮的另一本著作——《我们内心的冲突》,虽然我在这之前阅读了这本书,认为全书的重点在于将各类神经官能症患者的孩童时期划分为三种类型,即奉献亲近,暴力对抗,无关心疏远。但读过《我们时代的精神病人格之后》我才意识到这本书所提供的实践方法可以结合她所分析的焦虑,软弱,压抑的过程进行精神分析的实践工作。

卡伦霍尼是弗洛姆学派的一名学者,反叛佛洛依德学派的另一个著名作家。读完后,更有种云云不知所云,土鳖之旅的道阻且长的感怀。

虽然我没有证照,但我依旧怀有希望可以和朋友们真正开怀的无拘无束的谈论当下,和美好的未来。希望他们能自己更加坦诚地面对苦难和自己的不足,希望他们永远对明天升起的太阳有信心。

说到底我只是个极为自私的人,即使这样我也始终在学习如何成为一个了解自己并且随时改变调整的轻松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