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次

虽然我的日志坚持了6年之久,但是看了看统计的数量却只有189篇文章。

就好像我从初中就开始用的日记本一样,到现在,还有三分一的空白。

喜欢的人也从小学开始一直持续到现在,但是这中间也出现了很多支插曲。现在终于要鼓足勇气向内心中的理想像说句沙洋娜拉,可惜不知何日的清晨又皱着眉头大喊,拜托大哥你不要再出现了,我下次去那个叫什么宫的地方给你捧场还不行么。

追的星一共变过三四次,不过不管怎么说,现在喜欢的也快进入第七还是第八个年头了。

 

看上去,我是个可以被称得上是有坚持的人。但是仔细分析一下,这样的行为是不是也可以称得上是散漫呢?文章中常常出现“几十年如一日”的用法,有的时候就是坚持的同义替换。然而在我的情况的语境下,这样的互换是不能成立的。也就是说,如果没有时间的蹉跎,这种所谓的坚持是很难显现出来的。

 

急功近利的做的事情没有一件有好结果,临阵抱佛脚的事也少有妥帖的。曾经和mo君议论过,这种单线程的处理速度,没办法适应现在多任务的今天,有被淘汰的危险。可是人类没有被抛弃一说,只不过你没有合适的坑位罢了。

单线程和散漫其实没有什么太大关系,我只是想说,慢慢来和简单这样的处事原则也许真的没办法让一个人能够自如地在社会这汪浑水里驰骋。

 

有时候觉得这是给自己找借口,为自己的散漫为自己的无效率开脱,但是坚持了6年的日记是不是也可以证明一点什么,从高中开始到现在的日语学习是不是也可以说明一些东西?

很遗憾地是,选的路不是每一条都是慢车道,好多都是快速通行,甩站,区间,直达,特快,神舟七号……

最后一次找老师的会谈,老师又像第一次那样问我你行不行啊……不知道笔试能不能通过,通过了也不知道能不能顺利面试。老师太犀利了,虽然十万分不愿意用这个流行词汇,可是他真的是连词都不选一选上来就直戳要害。如果我当场哭出来估计又要减分了……

路漫漫其修远兮……下句我忘了。

 

 

记忆

6月的东京,阴雨绵绵。北京已经艳阳当空,桑拿暑热步步紧逼的时候,这里却依旧是淫雨霏霏,冷冷清清。

明明纬度更靠北的地方为什么气温会比这里要高昂如此之多呢?

难道是老天怜悯没有空调的我,让我在仲夏来临之前多享受享受清凉么?

真是谢谢关照了,没有核动力发电的日本首都,蝉鸣之时究竟会变成什么样子呢?

不由地想起去年夏天,但现在为止才发觉那是被称为毕业旅行的东西。momo和我,以及一个半路杀入的不速之客。不管如何,最初和最后,都是极美好的回忆。

盛夏的广东,盛夏的福建,盛夏的广西,盛夏的澳门,还有盛夏的珠海特区。

大学4年曾经承诺的和珠海渔女的合照,在我已经身在异乡的时候收到了。

可是为什么不开心呢,我很确定自己不开心,很难过,很伤心,明明是完成了心愿,应该是开心的事,但竟有一种时过境迁,物是人非的感伤,浓浓地化不开。

对于故乡,对于伙伴的思念让我变得不开心的吧。

但是明明都是些珍贵的值得开心的回忆啊。我不明白。

我的记忆力,总是不受自己控制的物质,记得什么,遗忘什么,不是可以任意可以操控的东西。

就像我可以记得六年前我来到东京,看到了什么,和谁在一起,说了什么。我也可以记住3个月前去过的饭店的具体位置,当时我们说过什么,情绪是怎样的,有的时候甚至可以记得我点过的菜。

可是我却曾经连续3年记不住好友的生日,记不住昨天背过的单词,无法复述出前一秒听过的英文和日文,没办法整理出上一次工整地誊写在笔记本上的结构主义的大师的名字和理论。

更有意思的是,之前我也在曾经的日志上写过的。我用味道去记忆一个地方的事情。修辞上称为“通感”的东西吗?好像也有点不像,虽然我很想成为能够尝出声音味道,辨识出词汇颜色的人,但我毕竟没有那样奇异的体质。我所能感受到的,是留在脑海的记忆。那记忆是立体的,虽然我的梦没有颜色,但是我的记忆是有颜色的。我可以记住那年那时那处的细节,包括周围的声音和气味。

就像某一天站在向丘附近,阳光透过银杏树叶照射下来,有种夏天的味道。也许你会说夏天的味道谁都懂,但那对我是特别的,它让我想起小学时代在人大校园里,高大的白杨树,午后从小饭桌出来约好和朋友一起上学的场景。

也会在一瞬间我觉得是在北京,因为味道是如此相似。只可惜回神地时候,周围的人,周围的看板,周围的声音,都提醒我,你只是过客,一个暂时停留的人而已。

只是对于时间来说,我们都是过客,都是一直在行走的旅人,不是么?

————

后记:希望大家不要以特别感伤的态度对待这篇日志,这篇日志的情绪不仅仅是伤感一个词可以包含的。

谢谢\(-o-)/

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

钱不是问题,问题是没有钱。

最近,笔者对于钱的问题也深深地深深地苦恼着。

家庭并没有那么富裕,但在北京的生活因为种种事由过得舒适快活。

从北京搬到东京之后,生活发生了巨变。

相当有点夸张。笔者的金钱观发生过几次变化。第一次是上大学的时候,千里迢迢上京的各位让笔者体会到了一个人在外生活的艰辛。一切都要自己打理,什么都要自己考量。从那里时候起笔者开始明白贵和不贵的区别。并不是笔者的家什么都买得起,只是对于笔者来说,名牌是贵,房子是贵,车子是贵,而日常生活相关的东西,很少去计算。

也许这已经被别人说奢侈了。笔者没觉得奢侈,但也没有因为这件事苦恼过。

去了台湾,其实是回来之后,才发现无端多了很多开销。对金钱的认识再次加深了厚厚一层。

而这一次,也是最大的一次。就是就从北转到东之后,笔者一时间真的有点找不到北,对于本身对钱没有什么概念,再加之从来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独立生活过的缘故……固然不知道那一张一万元的大票到底有大。于是,卡刷爆了。存款一点一点的减少……终于让笔者意识到,花钱如流水这个单词的发明是如何贴近现实。伟大的汉文化啊(抽疯)

当笔者麻麻打电话问钱的事情的时候,笔者总是毕恭毕敬,而母亲大人也从来没有因为钱的事情难为过笔者,这反而更加重了笔者幼小心灵的负担。这个月,控制预算有成效的时候,麻麻打电话问卡有没有刷错因为钱好少的时候,笔者突然有种身躯变伟岸的想法。

笔者的感觉一直有点错位。觉得这钱不仅为家里省的,更是一个人真正开始长大标志。

拒绝请客吃饭,拒绝无谓的花销,拒绝自己心底的诱惑,的确很难。可是笔者在努力,但也不想过快的变成熟透的果子,只是想怀着对培育这颗壮硕果实的老农的谢意,自己尽力地用力迎着朝霞,迎着雨露…感受清风……

果然窥见乡土文学的端倪了,咳咳。不要自己把自己往邪路上引……

 

————————————————

 

这博客写了七年多了吧……想想真是快啊(好苍凉)。

小风徐徐的真是不敢当……

不过只有一样可以承诺,字字血泪,真情实感不掺水。不违初衷,写给自己,不奢望共鸣,但有反响定感怀喜悦。

mua……这篇没有亲爱的小农(呕),咩哈哈哈哈……以后也没有咩哈哈哈哈……

 

立志做吃遍天下的人是需要极大的勇气的。

他需要你有足够的金钱,足够的时间,忽略掉身材发福的危险性,以及敢于冒险的精神。

想了想以上的好像我都缺乏,但我还是想做一个能吃能感觉出好吃的人。

好吃与否是个很主观的问题,但我依旧认为在主观之外还是模糊地存在着一套可以被客观评价的机制的。

吃了别人推荐的食物,也许会觉得不好吃。被朋友评价为难以下咽的饭食自己却觉得还能接受。这样的事经常有吧。

金钱豹没有好吃的东西,星巴克的咖啡和麦当劳的味道是不同但是却不知道哪个是所谓的好的味道。

但也有大家都形成共识的所谓的美食,不过即使如此,每个人心中还有有自己的评判标准。校门口小摊的煎饼有人天天去吃,有人三天吃一次,但她们都说煎饼好吃。

东西的好吃与否,永远和价钱无关。东西好坏,师傅水平高低,吃的心情,总之,和钱没关系。当然,这里的钱指得是标价,简单来说,不是贵的就一定好吃。

以上是看了央视纪录片的感想。能把自己的感受用文字,图像表现出来,是件非常了不起的事。

这辈子有个不想放弃的事,就是对美食的追求。试想有一天对所有食物失去兴趣的时候,我的人生将会如何失望。

所以我讨厌有人说传张美食照片几百人摁赞什么就是消费主义和关注琐碎细节。当然在这里不想过多去讨论传照片的人以及每个按赞的人的动机。

自己感受不到生活细微之处的美好的人,绝对是缺乏感受力的人,这样的人,有什么资格去评判有感受能力的人呢?

终于把之前憋屈的想法说出来了。。但是我才不要从伪文青过度到伪粪青。。。

感谢最近朋友们的关心。心结解开还得一段时日。最近常常在人流涌动的地方怅然若失,不知道自己在哪,听到的话也完全不明白。或者突然一瞬间发现自己在陌生的国度。

是不是有点精神错乱。。。怕

image—-这是sheldon最喜欢的绿灯侠!

。。。

不管怎样,我会一直吃下去的,吃到山崩地裂,海枯石烂,白头到老。

 

 

今天是满月,但是这个故事不是关于人血馒头的(抽)

当然也没有小栓和老栓。

故事主人公是某丸。最近一直在考虑是不是要增加药量,结果被医生说好好控制自己……控制的住我要增量啊……

 

庸医啊庸医……但是为了开出半年量的处方药,只能在满脸横肉里面挤出两丝儿勉强的微笑……结果却在共青团先锋岗那里被拦下确认药量……

 

另外一个重要人物,伊藤先生,天天咳嗽的把肌肉咳嗽到酸痛,以至于某天早晨,我接到消息,伊藤先生要被救护车送到医院去了。因为腰疼的站不起来了。五点半醒来,接到消息,一瞬间真的差点昏厥过去,就像之前献血晕过去的感觉一样。。。于是越来越佩服我妈,那么多次的病危通知单,那简直是钢铁般的意志啊!

不过某丸还是镇定下来了。七点半到医院,什么都不知道的情况等了三个小时。当时真想用中国话喊一句,是死是活给个话。。。

结果是看着穿着睡衣的伊藤先生自己从抢救室里走出来了。。。

满腔怒火,无奈,担心混在一块最后就是无言以对了。

当然,照顾了伊藤先生一天之后,鄙人觉得身心具疲。

不想学习,不想发表,不想上学,不想考试,我想回家。

妈妈说,想回来就买机票回来。

也许安安静静老老实实在北京呆着才是最好的选择,不用家人花钱担心,也没有学业的压力,可以和熟悉的人插科打诨,而且还有家可回。

恋爱谈不谈都无所谓。反正在哪都可以遇到恋爱对象,结果对象,这年头哪有命中注定的事。

第一次觉得自己做了个错误的人生决定。

就在news要开始活动的时候开始自暴自弃,真是讽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