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春节就好像上野的樱花

不记得上次没有回家过春节是什么时候了。但是从这次的经验来看,由于受到传统文化的大力冲击和近三十年的洗礼,我不得不承认我对春节的执着是要异于常人的。大年三十一个人喝酒吃东西放任自己的体重过百,吵架不明所以的哭泣,都是因为没有回家。

其实回家也很累,因为年比人重要,不回家就是平时的一个周末,有中国人愿意聚在一起而已。所以可能在东京只有我一个人的时钟是面对阴历三十,想要焕然一新。我还想买新衣服,打扫卫生,我甚至想放鞭炮,拿压岁钱,帮着端茶倒水即使我并不想笑。

感觉人生快走了一半,想要做中国人。想要守着出生的地方的一套古老的传统,不管在哪里。我想,这就是文化的力量吧。我希望可以按照日本人的习俗去过好每一个祝日,也希望能够继续故乡的习俗。

于是大年初一欣然允诺前往横滨中华街,算是踩春,迎春了吧。舞狮子的传统更接近于南方,广东福建厦门一带,包括台湾和香港。舞狮子的年轻人去商店讨彩头,放鞭炮,寓意一年兴隆昌盛。

游人争相合照

狮子的造型独特烤鸭 不敢尝试
关帝庙茶屋的新年套餐
中华街的住民显然和游客不是一个语境。比起中文,英语和日语倒是不绝于耳。春节从传统的仪式变成了游客的祭奠,商人当然乐此不疲。不过,总是少了那么一点点年味,少了那么一点点内涵,只不过,比往日热闹一些罢了。

作为开国的先锋,中华街和元町承载着许多日本近代的历史风霜,尤其是对于移住人口来说,更是一个东日本的起点。可惜的是华人华侨并没有着力保护这些,我能看到的古迹,大多数是与教会有关系的碑刻,而且是日本人修建的。其实如果当初把古旧的东西保留下来,而不是全部拆毁,又或者是哪家老店着力宣传自己的历史而不是努力迎合游客的口味或者变着心思要开发新菜色,宣传新手段,中华街的格调和收益,不一定会比现在少。能赚到钱的,大多是买包子的小摊贩和算命风水先生。更讽刺的是,最好吃的发面包子店是叫做江户清的一家日本中华包子店。

我总以为中国大多数做生意的老板喜欢抱有这个人好骗的想法,然而一次的利益和长久的信赖关系哪个是最后的赢家呢。新钱的玩家习惯了赚满就换的规则,然而老铺如果也跟着玩,必然人不人鬼不鬼,变成四不像的同时自己的积蓄和信用也全部填补了资金的窟窿,最后就是店铺易主,历史终结。南方人会做生意,但是现在是不是还那么在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纽带呢。从雇主和服务员之间的矛盾就可以窥见一斑。

梁启超印刷新民丛报的地方从来就寻找无果,但是关帝庙周边的乡愁情绪却是别有风味。撇开进贡的钱多少与否,我有理由相信大家都是虔诚的,而当我问的越来越详细的同时,他们也越来越热心。我想,他们,中华街的人,关帝庙的人,对于游客,香客,心诚者,都会区分对待吧。看起来热热闹闹起哄的人群,钻进本堂总是收敛几分。

先购买进香的香火,按顺序祭拜,在进入本堂,跪拜五个神仙,最后在不同的地方,祈祷问事求报。这是我第一次掷签,才了解到,问几件事,就可以求几个签,和日本的一拜一签是完全不一样的。想想也是合理。

祭拜前去关帝庙书店喝茶。日本老板收集了大量他对中国的热爱的象征—-书籍。但大多是三国志,熊猫,我想,那是他心目中的中国吧。

中华街里面的故事,其实还是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