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秋天拖延症犯了

前几日听到广播说,今年冬季比往年晚来4日。等等,是秋天还是冬天?上个月呼吸着清凛的晨间,顶着无论深浅都湛蓝到让你怀疑你此刻的地理坐标的天空,阳光晒在脸上也不知道是风吹的疼又或是晒的刺痛。我以为这就是北京的秋天了。然而一阵阵暖流包围着我们这座小热岛,天不透了,变成了一团不分颜色的洗干净的但永远回不到曾经的脏抹布,叶子终于找到机会奋力追赶着那份透明,无奈没配合好,枫叶正红,银杏叶正黄,大风一刮管你几百成千上万年的树叶都要扑簌簌落下啦啦啦的在地上打转铺成一层厚毯,这样层次感节奏感最分明的金秋,因为打配合有了时间差,互相打了半个折扣,令期待又一个诗意橫发季度的我,半天都要看天看树叶呆滞度过。

11月的秋天就并不美丽,再好看的颜色放在脏布上,你都要探三探。翻开手机相册,无意间发现自己是个摄影发烧友。暗搓搓地发一堆旧照心里想着当年如果再有点勇气就不至于这碗热饭非要时过境迁地冷炒新吃。

时光荏苒,我会更加珍惜每一个瞬间,再长的镜头,其实也只不过是个【瞬间】。苏轼展午门古建展,我还一如既往地对展览半吊子兴趣,工作还存在墨笔五四桓那样的无限改进之处,而写东西评职称的压力就突然和母亲毫无预兆的夺命催婚令乘着同一股波浪一股脑儿(注意这个动词形容词)地向我奔来,都想夺取我的脑内高地。彼时我的蔬菜邪教书还差三页的特别鸣谢,新的咖啡翻译书合同又要签单了,等一下,还有激发我斗志的法语课….

我也不知道在干什么,我还有另外很多个模块运算着不一样的事情,对一些事一些人着迷,为身边的一些事一些人而正在加筑高墙避难。等等我还没到35,甚至没到33,为什么我活出了一种37+的威逼感呢。

未婚,离群的性格,管不住的嘴,为某些人和事疯狂迷恋,还放任自己享受这个状态。这么看我的确有点难收拾了。好在,有文字,有音乐,还有二次元的精神食粮,我能勉强愉快着朝向远方。

如果说数码宝贝最后的进化是导演和原作者一个善意的提醒,那么未来的未来,使我看到了一个真实又梦幻的现在和以后。细田守这位导演的变化令我咋舌。当年那个画面一塌糊涂、剧情莫名其妙的让人恼怒地观影体验,让我错过了前几年他的作品。冲奥冲的合情合理,日本的动画导演,在离开了大师们的加持和大IP忽悠人的商业效益之外,这种不温不火一直走着自己的路坚持拍摄自己的主题不断摸索着的态度,令我惊喜难当。没错,姜子牙我哭了,数码宝贝我也哭了,这部全程尿点最少的片子,使我的心盈润了。数码宝贝的樱花烂漫,预兆着并非国人所想的绚烂似幻的美好景致,同时它输出的还有那随风而过,在一刹那间绽放自己的所有然后消散殆尽的寓意,是日本人崇尚的“哀れ美”的表达风格。

你我年少英华似锦,于最灿烂之时消散陨坠,那是多么伤感而脆弱易碎的凄美佳话啊。它散的彻底,却不惨烈,以至于让人们都忘记了他们的结尾。

一定能相会并不是告诉你下一波预告,有彩蛋传统的动漫剧场版,最后在最明亮的时刻随即消失在荧屏,从我的角度看,很难将这个构成划分在“希望”的HE之中去。面对逝去的一切美好,我们只能前行,未来必可期,却未必是意料之中。

最后的进化的导演和作者并不想把回忆杀的青壮年再骗到梦境里自我洗脑,再炫酷的打斗,再多的曾经如数登场,都无法改变我们再也回不到过去的此刻。所有人都应该像勇气和友情那样,在落樱缤纷间,带着经验和微笑,努力抓住最美的记忆,然后用最是自己的自己向远方致敬。

人性的温暖则是未来的未来最为关注的。细田守扔掉了那种牺牲的哀れ美,拍出了最最最最日本的一个面——淡。

天马行空的亦幻亦真的穿插,再也没有那种生硬感了,在每一处你认为要有矛盾大计划爆发的时候,都用一股涓涓地暖流,抚平了一切,以至于你在抵达故事高潮的时候却忘了你在等待着这一刻,你随着他飞舞穿梭,把一个家庭的爱情展现在你的眼前,当你姨母笑的时候,却发现故事的核心问题被悄悄地消解了,开头和结尾一样,又是那么平淡无奇地一些场景和对话。

有人认为他不是好的故事,我说比某些建筑工程界大的商二代,强行输出他的中二扭曲世界观要让我一个三次元现充舒心的多。虽然之前和琪讨论过,导演本人的性格和观念是否需要植入到作品中(当然,没有的不是不会输出就是压根没有)。我的结论是小时代总比逐梦演艺圈要出色。奇怪的是小太监的东西我并有代入感,但包工头二代的作品充斥着他太过于肤浅的意识。

这时候我必须要抬出经验论。先验的状态之前,是你要积累足够多的结果报告,导出你的假说。无疑,小四的拍摄就阐明这一切。那种骨子里的自卑和伤痕,对于完美人类和人格的向往,向童年曾经渴求却缺失的物质与金钱寻求安全感的依赖,还有类似日本人但依然还是中国小四的青年疼痛,他的镜头,对白,人物,一切的一切都指向了这样的一个人。

包工头公子的表达让我看到了一个只在二次元内认知世界从未有勇气面对现实的痛苦呻吟。极端的天气极端的世界,不是世界沉默就是爱情沉默。其实我们都明白,二元对立的论点已经在10年前开始变臭,当我深切地意识到后现代哲学正在今天每一刻时钟的秒针里散发出它腐烂却又令众青年狂欢尖叫的黑紫色味道。我以为那只是一种酷炫地哲学理论但真未曾想过它的生命力的汩汩脉冲。解构主义预言实现后只留下震惊无措的我。我不是不能理解这位新锐,因为与我这般年纪的人们,都明白他不过仅仅是把他十几岁的执念放给当代的人看,而再面对这样的情景,就像我知道数码宝贝不再回来是一样的,这个世界有我们必须要面对的事情。

逃避的终极形态,就是和自己的精神小怪物独自起舞。有开心和痛苦,有光亮和黑暗的世界,它的善意和美好,才能让我们倍加鼓舞,温暖如春。

希望今年的秋冬,我和这个世界的全部,都安然无恙。

良宵易逝漫步吧少女

“好像就是一堆书呆子的中二病世界而已。”

 

把星座玄学放一边,冲动和计划的完美结合下在晚上的8点55分冲出家门,9点零五分已经取出预定的票子坐在电影院里了。四周都是情侣,下午还有充裕的座位的最晚场,抵达的时候中型的剧场里已经大部分都被填满了。我被两对情侣要挟在中间,感觉催生了一种奇妙的感觉。对于我和她们来说,彼此之间的界限和好奇,估计给这部动画电影作品更渲染了一种不一样的情绪。

 

大约是大学的时候,还是一个狂热的追星一族外加动漫宅人,但是已经过了最热衷的日子,因此我完全无法确定是在怎样的一个契机下接触到森见登美彦的世界。不过我相信,我一定是被这个名字所吸引了——四叠半神话大系。

四叠半神话大系。不觉得很奇妙吗?语言的组合,还是空间的想象,完全是互不侵犯的领域定义却被作者硬生生地粘合在一起了。四畳半-面积,神话-文学,大系-历史,光是看到这个诡异的组合就让人头皮一紧,无论你是否想要进一步了解,但估计都是很难忘怀的一个名字吧。

 

森见的世界对于我来说,是未可解。从OP开场时候的诡异颜色,再到主题曲不同寻常的电音,重复的曲调,节奏感强烈。即使不记得细节也会好像一个墨点一样,落在你心里。情节印象不是很深,网球部,前辈,少年,少女,宿舍(和式),还有最后,非常非常温暖的一种情绪,他们想碎片一样被我保存起来。我没有办法把他们粘贴起来,我更无法表达我对他们的喜爱——因为我并不是很喜爱他们,但是他们对我来说也不是精神垃圾,更不是转眼就会忘记的流行,所以被我一股脑的好像装进一个半透明的垃圾袋里,放在贮藏间里。我对他有了我自己的认识——怪异,晦涩,奇妙,光,温暖。

 

的确又是很难捏合在一切的一些东西。暌违多年,我没想到我竟然很幸运的还能够在电影院内见到他的作品。本来我是想要阅读原作的,越是不懂,越想明白其中缘由。还没有完成心愿,就有了刚刚的开场。

 

这又是怎样的一个故事呢?

 

夜短し歩けよ乙女——良宵易逝漫步吧少女

好像就是从小说之中随意截取了一个片段,任意任性的当做了题目。不过,的确电影中重要的要素全部都囊括在里面了。省略了标点,用的是古体加命令形,这太吸引我了。好像我真的被洗脑了,就和他一起走了。以至于从电影院出来的时候,我也不知道我看了什么,我只知道我又被洗脑了一次,电影的一些细节,一些对白,我想我很多都没理解,可是我却知道自己很兴奋,又好像很开心。是不是,森见登美彦用他特有的方式,好像一个别扭的小孩,想要把他所认识的这个世界的温暖和现实,用幽默的方式传递给每一个读者和观众?虽然是基于文字,但是又超越了文字和语言的限制呢?

 

这个应该就有导演的功劳了吧。毕竟把文字诉诸于屏幕和声音效果,是另一种艺术的表现形式。不过就好像伯牙子期,这部作品也找到最好的打开方式。中间插入的音乐剧的烂俗和幼稚程度,绝赞……黑色幽默和对现世的嘲讽和影射,绝妙,好像就是一堆疯子在制造一场闹剧——然而现实只是不同的展现手段而已。汤浅政明是新一代的新锐动画导演,我只想说,比起新海诚我更买这样怪才的帐吧。我想他和这部电影会和世界的角落一样,慢慢蔓延它的势头,我相信他会拍出更好地作品。

 

声音,花泽香菜是我很喜欢的女性声优,女性配女性的声优,她是我喜欢的第一个人,从psychopass到夜游少女,我能感受到花泽香菜不断想要突破自己声线和演绎角色的壁垒的冲动,声音和画面是那么和谐,但并不会完全夺取画面和剧情给你的冲击,不耀眼但是和谐。星野源的声音没有什么太多补充,一个素人和演员,完成的有70分吧。委员长的神谷君,声音真好听,特别有偶像气质,但也真的很让人出戏,因为实在太好听了太专业了。因为有素人的缘故,专业的声音如何和非专业和谐相处,应该是一些声优今后的课题吧?诚然,声优的工作并不是一定要延伸到现实世界,也不一定要为了非专业而委曲求全,不过如果说赚钱的话,还是拓展全方位比较好,毕竟请明星是今后动画电影的趋势。这又让我想到,如何忽悠人们去电影院看电影,当然是全方位立体式忽悠。这部作品默默地把这些要素都收集了。包括我看完电影之后,完全冲动的夹娃娃机产物。

想要努力的理解,全部的都知道,这不是我对这部作品的解读方式。读书的神没有降临在我身上不过我一样可以以我的方式解读这部作品。随着它的节奏,不要拒绝它,我想谁都感受到这部作品在冰冷诡异的色调语调之中隐藏的无限的温暖和光芒。

在我看来,看到黑暗继续前进的,才是活着的勇者。有黑暗的映衬白昼才能耀眼啊。先好好找找自己生活的光,一定有的。

先輩、奇遇ですね

 

追记。

原来本来就是一个故事同一堆人……

韩国文艺片是发泄的最佳途径

了解我的人都知道,我不爱看电影,我走上看电影这条路也绝不是自己所期望的。大学三年级以前,对于电影的记忆都是跟着大部队前往电影院,或者小规模在学校的投影机上,以及自家的电视无意中播到中央电视台6频道欣赏的。意思就是说,从来没有自己的意识去看过某部片子。

但是,这个社会啊,不知道是从美帝回来的人都沾染上去电影院的毛病还是怎么的,非要让别人去看电影。于是我看了,于是我一部接一部的看了。理由很简单,因为妈妈单位发了电影院的充值卡,不看白不看。还不是自由意志啊……

到现在,自由意志的我去看电影的次数依旧很少,但对于我来说,已然是巨大的进步了。人嘛,习惯都是逐渐养成的。现在什么片儿上了,还是会去瞅一眼的。

虽然我是个极度怀旧以至于想要发明时光机回到19世纪以前的人,但对于影响的东西,有一种奇怪的洁癖,就算再被称为经典的东西很少会被看第二遍,与这个时代格格不入的东西,或者落后的东西,我不会看。东京爱情故事,没看过。

但是自从我看过肖申克的救赎之后,我感觉我对于电影的那根筋被什么东西挑动了一下子。开始有意识地去瞅一眼海报,大概也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的吧。偶尔也会自己下来看看黑天鹅这样的电影,也会有执迷的烂片子,也会问问大家的口味都是什么样的。

所以除了习惯以外,契机也很重要。

伊藤先生是个自称的电影爱好者。而且明显是那种被中国人民称为文艺青年的典范,什么文艺,什么小众看什么。最为不齿的就是美国导演斥巨资打造的动作科幻大片。托他的福,完美的平衡了国内的狐朋狗友们就是喜欢看大片的喜好,让我的可以均衡地摄入各种片目。

自从大学二年级的美学概论必修课以来,就再也没有机会欣赏过韩国文艺片了。

但是那位姓什么我忘记了但是曾经是官员即使当了老师还是有官场的那股风范的美学老师,怎么就这么重口味地跳了《收件人不明》这部片子,让我开始察觉到他的变态之处。不过正是因为他,我感觉自己已经不会再怵这类片子了,因为再怎么过激,也很难超越这个了吧……

情节记得模糊,但是少女把自己被美国人治愈的眼睛在被美国大兵猥亵的时候再一次弄瞎,住在房车里的永远盼着美国人给自己来信的韩国妇女和他的儿子,儿子打死了狗,割下了自己母亲的一个乳房……这些还是记得很清楚的。

我不想再去回忆,也无意再去看一次这个片子,虽然现在的我能看到更多,但是,过去了,就是过去了。

和金基德相比,李沧东也算是近年来韩国新派文艺片的代表人物了吧。一下子欣赏了两部他的作品(因为便宜),于是我崩溃了。而且是毫无预兆地崩溃了,弄得旁边的人不知所措,在此也感谢一下这位一直默默地守候最后成功挽救我的银……

《诗》(2010)和《密阳》(2007),这两部片子我比起金导演的片子,这绝对是全民向的片子啊。也许有很多人会觉得金导演不是金馆长的片子特别深刻特别能体现出韩美之间那种微妙的关系。但我就是讨厌国家片,这是个人的喜好问题。相比之下,虽然都是描写女性,但是这种在平凡之中没有所谓的国家问题的视角更能让我接受。我欣赏的顺序是诗在前,密阳在后。就算我看了很多豆瓣影评之后,发现我依然对诗抱有特殊的好感。两个片子被大家说成女性寻找宽恕和被宽恕的路,虽然我很讨厌这种类比,但导演的确有他的考虑,连贯性还是不能忽视的。

不过我还是要先说对于诗的看法。尤其是这部片子在我看完以后两天后,突然悟到了导演的用意的时候,觉得这部片子比之前给我的冲击更大了。全部片子的结构是对偶式的,从最初的和孙子打羽毛球再到最后孙子被警察带走的一起打羽毛球的场景,影片一开始的女孩自杀的河水的流动,但影片结束时的河水,全部是照应的。结束的时候我在想导演为什么要如此处理呢,不知所云。但这两天我猛然想到,这不是诗独有的一种韵律感和对偶么?电影全篇从杨美子开始参加诗的创作班开始,到最后结业式上只有杨美子一人完成了和老师的约定完成了诗的创作,而导演的叙事手法也是按照诗的独有的韵律性在进行的,并且很完整,不得不佩服导演的用心。

杨美子开始作诗,为了寻找老师所说的至美的东西。我注意到影片后半部分在诗的朗诵会上,老师的弟子嘲笑老师说,您竟然说过这种话,投射出诗的现状和现实中人的生存现状。但杨美子一直按照老师的教诲和自己的意志在寻找美的东西,即使自己的人生有那么多的坎坷。杨美子的确是个漂亮的老女人,她从不避讳,也从不拒绝别人给她的赞美,无论是善意的还是恶意的。她的美和善和自然,让看护对象对她产生了邪念。也同时按照大家的想象,她最后同意了看护对象的要求,但她是不是一开始就是为了钱,有待商榷。如果真的是为了这个目的,杨美子应该直接在事情发生的之前就提出要求,而不是选择在最后被逼无奈之下重新到访,甚至在最后也没有告诉看护对象自己的困境,唯一一次她的自我释放,就是在浴室中的哭泣,这种可以被称为坚强的东西,是一种对自我意志的贯彻。从杨美子身上,我看到了很多。她的生是如此美好,虽然她经历了坎坷,虽然她被别人永远看作是半疏离的状态,但她凝视自然的每一个的镜头,都让我觉得这个生命的生是如此的美好。是不是善很难说,但是那种真的,真挚的心灵,一直在我脑海中挥之不去。

她和孙子的关系,我想她是溺爱着他的。他虽然很讨厌她,但他也知道她为他付出的。所以那种沉默的关系,比大打出手的家庭暴力,更让人觉得无比真实。他的孙子可以是个被宠坏的孩子,也同时是个没长大的孩子,也是个听话的孩子,也算是爱自己外婆的孩子。他和她之间的沉默的处理,是让我真心佩服导演的另一个地方。以至于最后是不是她告发了她的外孙,很难判断。因为她平静,她一直都平静,除了唯一一次对自己孙子的发作,也是以最后帮他熄灯而结束的,可见她有多珍惜他。因此,如果是她,她会平静,因为她知道这一切会来,如果不是她,她也会平静,因为她也知道这一切会来。

她最后完成了一篇出色的诗作,是告慰女孩的在天之灵,是替自己的孙子缅怀女孩,又或者是为自己的生找到安息的场所。是导演为大家留下来开放性的思考问题。

不能不说,我把自己和这位老女人的某些部分重叠了,以至于在看完电影很久没办法解脱出来。我对于杨美子对于至美,至真东西的向往深深地产生了共鸣感。《诗》也带给我很多问题,追求至美等待我的是怎样的人生?在艰难乱世中寻找至真的代价,实现心灵的圆满的结果又是什么。

我想如杨美子一样生活,我觉得那正是我追求的,那种平凡的,坚韧的,执着的,自我意志的贯彻。如她人生般的那样,像赤艳的花朵一样强烈而炫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