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年以后的日环食

早早地极不情愿地观看了这次睽违25年的日环食

太阳果然是万物之源,那个光芒即使几乎全部被月亮挡住但是还是无法用肉眼观看,差点晃瞎了我的狗眼。。。

不过,这种兴奋的心情好像很久都没有了。观看日食的经历要追溯到小学了。在附小的在备用的教室(人大原来的食堂)的某间小屋子前面,大家争先恐后地买观看日食的小卡片,2块钱。星期日去上画画兴趣班的时候,坐在妈妈的自行车后面,完完整整地把日食的全过程捕捉到了。

正如某人所说,接近科学是件令人兴奋的事情。当然高中为止一直以理科生自居的本人(本来就是)来说,科学是日常生活中不存在的东西。尤其是现在长大了,发现之前学的东西和现实生活能联系起来,的确让人感到一种成就感。这种感觉,比高考的时候做的应用题要不知道强多少倍。

原来科学是件有趣的事情。离开了理科,我觉得几乎所有物理化学生物的知识都是那么有意思,并不是想反对现在的教育制度和高中的知识体系,只是单纯地觉得开心,能够知道那些东西,对于现在的我来说,有多么的重要。

科学(广义上的)是渗透到生活每个角落的东西,但是能理解文学的人,使用文字的人,却是极少。与我来说,懂科学的人远比懂文学的人要多的多。

今天拜读了前辈写给某杂志的文稿,关于南京和东京,以后自己的成长经历和对历史的看法。果然是前辈,我是这么想的。扪心自问的事并不是前辈的看法对与错,而是,我能做什么?

这么说一定有很多人无法理解,前辈的日语水平和思想,让我不禁反问自己,自己的写作水平,换做中文,我能不能表达出如此丰富的内涵,把自己的想全部呈现在大家面前,感同身受做不到,有所触动也好。

于是想到这个博客,自己一直执着于用中文书写,也许有那么一点自己都未察觉到的心意包含在里面。我不想抛弃自己的母语,更不想脱离母语的思维。正是因为中文,汉字,才有了现在我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我的意识形态是从汉字开始建立的(当然这个说法待商榷,过于结构主义),就像无法舍弃家人一样,它是我人生的一部分。

从高中开始我一直困惑于自己的写作水平。虽然考场作文一直得心应手,但我却一直不能认同考场可以真正评判一个人的文字能力。大学的时候,终于情不自禁(殴)地向写作课的老师吐露了自己的心声,结果老师的给出的答复是,语言朴实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将来可以往乡土文学方面发展……

虽然我对于小资派张爱玲式的那啥小太监式的写作不敢奢求,但也不至于一杆子就把我支到大地母亲的身边吧……我没有生活经验啊……最后写出来的东西要不是像知识青年下乡没有知识,要不然就是像农村青年进城啥也不懂……

其实这也是我当初决定向报道方面发展的原因,觉得自己驾驭文字的能力实在是太差了……所以,对于报道这种事实大于一切的文体来说,一切的文笔上的瑕疵都可以被一个惊天消息爆炸新闻掩饰过去……

遗憾地是我没有想走到最后(至少现在是)……比起文笔上的问题,媒体人这种工作让我敬而远之。但我还是想写点什么,想留下点什么……即使没有华丽的辞藻。

说不定哪天我的用词变得丰盛了,逻辑变得流畅了呢。

20120526-151954.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