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戌年:悲伤只是不愿意面对现实的借口

人只能背负着过去的回忆来证明今天存在的意义。其实无论怎样分析,都必须为当下服务。如果了解了自己的内心,就一定要知道怎样才能完善自己。

无论你是选择阅读古籍,以史为鉴,或者是选择阅读西方译丛,从外部理解自身文化,又或者是读心理、读哲学、读宗教宝典,完成内心平静的过程,都是希望这一刻的自己,能够比上一刻,和这个世界更和谐地相处。

我相信生离死别也一定是这样的一个过程。这是一门人生课程,绝不是任何一种先验性的行为,即使你为自己做多少功课,都无法阻挡痛苦的潮水把你吞噬。就好像要窒息一样,看不到水面上的光,令你无法呼吸,甚至发不出任何声音。

姥姥的离去,这个悲伤的事实悄悄地笼罩在屋内。好像谁都不愿意主动提起,偶意提起也只能换来一阵尴尬的笑声、紧接着便是仿佛令人逃跑一般的死寂。在我眼中是如此的,春节里的主角不在,这台戏还必须唱下去。姥姥总是坐在里屋靠近大卧室门口的床上,看着人来人往,她的脸总是挂着笑。她会张罗着打扫收拾清洗擦玻璃,也会拿着绿色的破旧电话本不断给亲戚们打电话。姥爷总是悠然地陪在她身边,虽然不说话,但姥姥总能拉着姥爷问两句,姥爷也乐于和姥姥聊一些旧识的事。姥姥也会认真地看体育比赛,冬奥会没有她的关注,我好像少了一个聊天的对象。

姥姥还会在三十儿拿出她的新衣服,问我们好不好看,帮我们装压岁钱,等着我拿着炮竹去楼下辞旧迎新。即使我坐在客厅里,我总希望,墙后面的床上,姥姥就好像原来那样坐在那,看到我微笑。

没有姥姥,这个年,索然无味。我爱我的家人,但我知道,我依然很难离开这个阴影,原来最最没有接受这个现实的,不是我的家人,而是我。在这两个月里,我没有眼泪,我要和平时一样过生活。但是我很害怕过节,过节就会想到姥姥,想到姥姥会怎样操持这个节这个年,因为今年再也没有人要求我放炮要求我穿好看的衣服,要求我开开心心的了。

我甚至没有看完春晚,没有看tfboys就躺下睡觉了。低烧高烧侵袭了我,让我在每一个假期夜晚都辗转难眠。初七的夜晚,我透过中厅厚重窗帘的一道缝隙,看到了小区内偷放的烟花在空中绽放的影子。忽明忽暗,接连不断的缤纷色彩,这是我今年第一次,看到绚烂的风景。啊,春节已经结束了。我不知道我这个所谓悲伤的借口,还要持续多久。

上海印象1

原来总是听妈妈说,上海“没文化”。这次我感受到的,不是“没文化”的上海、而是“新文化”的上海。

第一天的外滩一天安静的不同寻常,第二天的外滩又回到了记忆中的旅游景点。万国建筑博览群,比起历史文化名胜的铜制的国家级认证,大家对平时不熟悉的东西折衷的石头建筑,还有巴洛克风格的窗栏门洞更感兴趣,管它什么和什么,照相好看就可以了。

我想看的更久一点、这些被修葺一新的“老建筑”、往日有着什么样的风光景色呢?相比当时、能够在这里的街头走走就是一种时髦新潮、更别说扶墙摆摆姿势来几张民国照了。英国总领事馆变成了“百达翡丽”的旗舰店,走进这样的历史保护建筑内,选购世界上最昂贵的表、被最优质的人员服务,没有比这个再能体现自己身份的了吧?对于新钱的金主们,再去网红店farine喝个咖啡,最后去外滩十八号或者八又二分之一吃个意餐,透过大大的落地窗一边看江景,东方明珠的绚丽灯光,或是隔窗路人投来的艳羡眼光,都能使人迷醉在这里吧。

和平饭店里的爵士乐酒吧,我听到歌女唱起,夜上海、夜上海,你是一个不夜城。我看到胡子胡子雪白的爷爷吹奏起跟随他几十年的萨克斯风,喝着一杯桂花花雕调制的大都会、,似乎我能感受到那么一点点,上海的文化。

中共一大会址的周边新天地,已经成为三里屯的对照物。酒吧,设计,洋人,在整修精美的石库门里,弄堂里,营造着最先端的中国。每个露天开放的卡位里,总有那么一些在哪里都似曾相识的脸,什么样的店,也总会有穿金戴银,脚踩过膝麂皮长靴,手拿羊皮小包的欧式大双,兴高采烈的聊过一下午,对了,他们不拍照,也不自拍,这些拉低素质的事情,是外地人,和没见过世面的人才有的举动。我一路低垂眼帘,生怕被看出脸上怯生生的面容和不怀好意的微笑。

田子坊是最后一站,南锣鼓巷,他们好似一对双生姐妹花,南美应和着。努力想要提升自己的八线来此打工的少男少女、和平价连锁鸡排店奶茶店、热情着召唤游客和初来乍到的年轻人,企图让他们知道,上海欢迎你们。拉客的餐厅,氤氲的水烟雾,吵闹的人声,还有在二楼厕所门前水泥楼梯上摆拍的朋克哥特少女,我知道我进入了另一个上海。它也是上海,它必须不是北京。喧闹的人声和扎眼的霓虹灯招牌,二层还有尿布和内裤支出杆子晾起来。有几个出口通向小区,小区安静的不成样子,并且伴随有娘扣的尿骚气味,好像,我又看到了另外一个上海。

静安区,虹口区,马勒别墅静安寺,鲁迅故居,内山书店。更有徐家汇天主堂和传教士办的印刷厂。我后悔我应该再做打算,重新审视这个近代中国的发祥地之一的地方。

近代史被称为屈辱的历史,但如果不是列强强行输入商品和文化,中国、或许和全球化和现代化的距离要比现在大得多。历史的车轮没人能阻止,我们需要的是保护每个阶段的记忆,不论是好的还是坏的。如果照单全收,必定会阻碍城市的发展,但是引导人们正确看待历史、和历史的痕迹、又是事在人为、功在千秋的美事。

我的思考还有很多,但我不得不说,我对于感受的输出只是在萌芽阶段,希望看到这篇文章的人,有想法的人,不吝赐教。 也行还会有上海纪行2,也许是老城区,也许是美食,让我们共同期待,拖沓的博主能够振奋精神,与时具进,不忘初心加油干好每件事。

礼物这回事

圣诞节凑个热闹,想给亲朋好友买个礼物。打开淘宝,礼物是不少的。

马上跳出的关键词就是 女生(当然还有男生),不过看了看,除了女生还是女生,连儿童都没有。

点开圣诞礼物关键词的搜索页面……明摆着,就是男生送女生……的日子。

奇怪了,这个年头在中国只有女生才会收礼物,送礼物的一定要是男生么?翻翻淘宝,所有的商家都一定会添加女生,送女友,男生这个关键词只是有点小心机的商家才会在最后面挤着为这个词留一个位置。

所以,中国的小公主们才越变越多!我恍然大悟。每一个姑娘都是下凡的天仙,必须被碰到手心里呵护才是应该的。怪不得,朋友圈里那些不断地晒礼物的女朋友们,以及对那些女朋友们怨声载道的,没人送礼物的女朋友们,是因为在这个环境中才被培养出如此的一种情绪。

礼物难道不应该是每个人都要准备的么?

小时候并不过圣诞,但是新年的学校联欢会上,老师总会请大家各自准备一样礼物。现在看看美剧里那些圣诞节交换礼物的情节,顿时觉得自己的小学实在是高大上的可以。也许是从那时候被培养起来的习惯,我觉得女生送男生礼物是件在平常不过的事情,但是现在,貌似很多小公主在期待自己的王子能给自己什么惊喜的时候,应该也没有想到,自己能为对方做点什么吧。

那些没有王子还期待王子的礼物的姑娘们,主动点准备一份礼物,能掉一块肉么?如果一块肉能钓到王子一颗心,提升好感度,那一块肉岂不算是便宜的?钱虽然买不到真心,但是愿不愿意拿钱是可以看得到真心的。有钱的就要看出多少钱,没钱的看有没有这份心。

应该是现在这阵每个姑娘都是仙女的风潮吹得男生也是洗脑加换心。我要为她准备一份礼物,凭什么啊?!

凭什么?!

本来开心的事情变成了一项每年都必须完成的任务,一起吃个饭也没什么,不吃饭也没有过错。当女朋友拿着手机摇晃着说自己的闺蜜都有人送礼物的时候,请男士们一定要坐怀不乱,稳住阵脚。

但是千万别说什么淘宝亚马逊没有提醒你……亚马逊虽然开设了海外购但是都忘记了,真正如何促销商品了。

 

我觉得过个节大家开心一下,有个理由一起聚会聊天,互相送送礼物,走走心才是最重要的。黑心棉的狗熊和那些标价上天的玫瑰们其实买不买都无所谓。每次我看到,我心里都挺尴尬的,没办法说东西好,只好说,男朋友真是体贴入微。

海外购的亚马逊还是体现一贯的高大上品质能够给“他们”一个空间

Continue reading “礼物这回事”

明治天皇是个人,神宫是个大花园。

2016/12/11

明治神宫的某次参拜

 

和游客一起从表参道涌入神宫内苑。

 

还是在想,是不是很多人都不知道这里供奉和祭拜是个活人而不是某个神仙。中国人喜欢参观宫殿,成群结队的去陵墓观览,也喜欢去庙宇宗族祠堂,但是鲜有把皇帝作为祖先或者神明来供奉的例子。而明治神宫,这个官方神社,供奉祭祀的是“天皇”,天上神明附体或者说抽个签就是他了,继承上天神秘力量的,一个凡人。

 

大正9年,距离明治天皇去世之后约8年,公元1920年明治神宫竣工。每年的11月3日明治天皇的诞辰都是公祭日。

 

神宫的参道总是沙土路,通过神宫桥,穿过大鸟居,感觉就好像进入了个异次元。这篇大树林,在google map上都是绿色的。好大一片。神宫占地面积22万坪,江户时期是肥厚藩熊本大熊那块的加藤大名的别庄,后来加藤被赶走了就成了彦根藩佐贺那块的大名井伊氏所有。神宫建成是因为东京人民自动请愿希望能在首都祭拜做出了卓越贡献的天皇大叔(这个脑洞感觉可以在后面仔细在说说),于是日本政府就下令把这块开发成祭拜明治天皇和皇后的御用之地。我说的异次元,是因为里面是朝鲜半岛和台湾供奉的各种树木。除了参道的沙质道路,道路两旁高耸的,葱郁的树木花草,会让我忘记了我是在一个大都市里,一个水泥森林的世界里的住民。有一瞬间我以为我进入了大森林,即使它只是一片人工树林,但对于城市出生长大的孩子来说,也是野趣,也是心情的跃动。紧接着,世界变得安静一些,人和大鸟居大叔比起来,好小好小。然后我终于明白我为什么眷恋东京,眷恋日本。因为这里不仅有高质量的生活环境,更能让我在最快的速度找到一片能够安静下来的绿色,自然的影子。然后抱着刚从商店里买回来的花花草草,觉得简直就是幸福的起飞。在这里,突然和喧嚣隔绝了。

想到这些,其实眼泪就留下来了。我喜欢自然,但我不能割舍城市的生活。我能吗?即使我能,但也不是我的最佳选择。因为我在日本,也可以找到对于古代中国的崇拜和向往,我想要抓住的,是以前是曾经的感觉。不是可以用笔铭记下的感受和体验。但是5年过去,对日本的文化,社会,历史不断深入地了解,也经常会抛出另一个问题,我想要知道的中国,我到底知道多少。我对那片土地,我又有多少了解。

 

来到日本5年间,我抛弃了天朝唯我独尊的思想,接受了日本的独特的风土,开始学会真正欣赏作为节点链接欧亚的东洋文化,然而最后我还是回到原点。亚洲是一个整体,想要了解日本,不了解中国,韩国,都是闭门造车,也是死结。所以,回去是个正确的选择,只有真正熟悉了我的文化,我才能进一步地增强我的感受性。

 

于是我想到了我的妈妈。一只集中国传统文化正反两面的高智商高情商的究极土鳖。我想打电话问问看,能不能从电话那头感受到我此刻置身于绿色静谧中的遐想和激动。能不能拨个号码,她就能站在我面前,微笑着摸着我的头,然后点点头。

 

也许她会告诉我,中国也有自然美,也有故事。故宫高大威严的城墙,不断不断加筑的内城墙,外城墙,中国人总是不断地想要圈住什么。当我站在御花园的时候,北海的时候,我觉得它们的美,更靠近人工的美,它们是美的,美的有章法。一种真正的严肃的有规矩的美,完美的呈现在我们面前。就算是那些弯曲诡异的松柏和以奇形怪状著称的太湖石,但他们依旧是有度的。比较起来铺在地面上的雨花石都是有形状的御花园,这里更接近原始的自然,是我心底最向往的,而明治神宫的御苑,也是日本人所独有的自然与人的关系的最佳体现。在我莫名其妙的巡过伊势神宫,出云大社之后,这次的明治神宫之旅,令我折服,不得不承认,我从未在中国体验过如此的环境,感受过这样为了还原原始的,人与自然关系的努力。

 

中国人喜欢从自然中选择中符合自己审美的东西,玉白菜,红烧肉,是自然屈服于人,人选择的自然,人改造了自然。而日本人喜欢使自己更加贴进自然,崇尚自然本真的状态。茶道中的“诧寂”,出云伊势神宫大社,包括宫崎骏的电影,现在的无印良品“性冷淡风“都是证明。所以內苑里树林光影交错,但还是没有天才中国人的智慧般按照秩序分类栽培摆放,呈现出一种乱序慵懒的审美态度,无添加,无加工,就是最美,是人依附于自然,与自然共存,人类崇拜自然。我崇敬,敬畏自然,故而依恋此地。

 

可是,中国文化中的精髓,是深沉的复杂精巧的脑洞。也就是所谓的中华文明,人类思想的发源地之一,人文的积淀又是难以让我割舍城市人这个身份的一个重要原因。我现在应该是要努力学习中国脑洞的时候了。去拜拜的时候告诉明治天皇我要好好努力保佑我,于是我抽签天皇和皇后陛下就给我了一条明示,孔夫子的经典名句——慎独。

哈哈哈,等我研究好论语再好好解读。